自由意志

有選擇就代表有自由? 從心理學角度探討自由意志

樹洞香港 TreeholeHK

自由意志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引人深思的話題。但是,我們的思想是否真的獨立自主,還是受外在影響?心理學研究顯示,環境、社會和基因等因素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自由意志。那麼究竟是如何影響我們的思想,又該如何建立真正的思想自由感?

甚麼是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free will)是指人類能夠自主地做出選擇和決定的能力。這種能力使我們能夠在不受外在限制或強制的情況下,根據我們的價值觀、信仰和願望來做出決策。自由意志強調個人能夠獨立思考、選擇和行動,而不受到純粹生物學、環境或命運的完全支配。在現代哲學心理學中,關於自由意志的概念有時候也引起了一些辯論。

「人能夠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A man can do what he wants, but not want what he wants.)這句話來自德國哲學家叔本華,強調了人能夠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但卻無法主宰自己所渴望的。他認為,人類的行為受到無意識的支配,即受到本性和欲望的影響。舉例來說,當一個人感到餓的時候,雖然他可以選擇不吃,但卻無法抗拒想要食物的欲望和本能反應,即不能擺脫食欲。當這個人找到食物並吃飽時,他也許會感到滿足和快樂,但這種感受同樣是本能和欲望的結果,而不是一個自由意志的選擇。這觀點與決定論(Determinism)的核心思想相符,即一切都是由先前的因果關係所決定的;人受到自己的本性和欲望支配,滿足欲望的結果是必然的,所以人是沒有自由意志的。

自由vs一切都是註定的?

有哪些哲學的觀點可以去挑戰這個說法呢?相容主義(Compatibilism)主張自由意志和決定論可以共存。相容主義者認為,即使存在因果關係和外部限制,人們仍然可以擁有自由意志,只要他們的選擇是基於自己的意願和欲望,而不是被外在強制。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人面臨選擇吃巧克力蛋糕或水果沙拉的情況。相容主義者會認為,儘管這個人的選擇受到口味喜好、社會壓力和健康考慮的影響,但只要他最終選擇是基於他自己的意願和欲望,他仍然擁有自由意志。這意味著他可以自主地決定吃哪種食物,而不是被外部因素所強迫。

因此,相容主義者通常支持一種稱為心理決定論(Psychological Determinism)的觀點,它認為人的行為受到心理因素的支配,而不一定是物理決定論中的物理定律。他們認為,只要一個人的行為是根據他們的心智狀態和欲望自主決定的,那麼就可以認為存在自由意志。這種自由意志的範圍可能受到限制,但仍然足以讓我們做出重要的道德和倫理選擇。

自由意志的重要性

這種自由意志的範圍雖然受到限制,但仍然足以讓我們做出重要的道德和倫理選擇,哲學家弗蘭克福提出了第一秩序慾望和第二秩序慾望:第一秩序欲望是指個體即時、基本的慾望,例如對於食物、娛樂、享樂等的渴望。相對地,第二秩序慾望是指人們對這些欲基本慾望的反思和控制,即涉及更高意識地思考,該慾望是否符合自己的價值觀。例如,一個人有想吃巧克力蛋糕的第一秩序欲望,但因爲他的第二秩序慾望 – 擁有健康的身體 – 而控制自己不吃高脂食品。他認為,真正的自由意志存在於能夠遵循第二秩序欲望,即選擇遵循自己的理性和價值觀,而不僅僅受到第一秩序欲望的支配。

自由意志 vs 自由的感覺

在這個背景下,自由意志的核心在於能夠觀察和控制自己的思想。這個觀念與靜觀(Mindfulness)的概念有些相似,或者至少從心理學中的自由感(Sense of Agency)的角度來看是如此。自由感是指一個個體對於自己的行動產生的主觀感知或認知。這種感知讓一個人感覺到他們是自己行動的主導者,他們的行為是出於自己的意願和決策。

需要注意的是,實際上是否存在自由意志是一個問題,而是否感受到自由的感覺則是另一個問題。對於自由意志是否實際存在,這可能是一個永遠難以解決的哲學問題。在心理學的層面,我們可以做的是增強我們的自由感,控制自己不跟隨慾望行事,為生活帶來實際的改變。這可以讓我們感覺自己更有能力掌控自己的生活和選擇,有助於減輕焦慮和壓力,並提高自尊和自信。

你現在擁有自由感嗎?

你覺得你的自由感是強或弱?當你感到自己被各種不同的念頭不斷拉扯,好像無法抵抗一些念頭的影響,就是一個心智上不太自由的表現。當你能夠察覺到內在念頭和衝動的湧現,並且有能力在選擇是否跟隨這些衝動之前退後一步反思,這就是一種很強、很有力的自由的感覺。這雖然未必代表著形而上的自由意志,但在心理學層面,它某程度上是一種很實在的感覺,而靜觀可以慢慢幫我們建立這種心理狀態,讓你感到更加自主。

靜觀是一種心志訓練,有助於幫助人反思和控制自己的欲望。這是因為靜觀教導我們觀察當下的思想和情緒,而不是自動地隨之行動。通過提高自我覺察,人們更容易察覺到他們的欲望和衝動。靜觀同時鼓勵接受當下的經驗,而不是對自己的感受或欲望進行價值判斷。這種非判斷性的態度使個體更容易冷靜地觀察自己的欲望,而不是被它們左右。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或Spotify上搜索TreeholeHK靜觀,或到App Store/Google Play Store下載APP【MindForest】找到我們的免費靜觀錄音。

參考資料

Earman, J. (1986). A primer on determinism (Vol. 37).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Frankfurt, H. (2018). Freedom of the Will and the Concept of a Person. In Agency And Responsiblity (pp. 77-91). Routledge.

Hölscher, E. J. Mind Your Step: Mindfulness-Enhanced Sense of Agency and the Mediating Role of Interoceptive Awareness.

Moore, J. W. (2016). What is the sense of agency and why does it matter?. Frontiers in psychology7, 1272.

Turner, J. (2013). Compatibilism and the free will defense. Faith and Philosophy30(2), 125-137. Libet, B. (1999). Do we have free will?.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6(8-9), 47-57.

Sappington, A. A. (1990). Recent 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free will versus determinism issue. Psychological Bulletin108(1), 19. Schopenhauer, A., Aquila, R., Carus, D., & Kolak, D. (2016). Arthur Schopenhauer: The World as Will and Presentation: Volume I. Routledge. Watson, G. (1987). Free action and free will. Mind96(382), 145-172.

我們的服務

課程

課程

深入淺出的心理學線上及實體課程,提升自我。

MindForest App

MindForest App

運用心理學與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助你面對生活的每一刻挑戰。

社群活動

社群活動

一系列的社群活動,凝聚不甘原地踏步,嚮往結伴成長的你。

企業培訓

全面的人才培訓與發展方案,為你締造長遠的企業發展。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

全面及實證的心理治療及輔導服務,疏導情緒。

ForestGuide 諮詢

ForestGuide 諮詢

一對一諮詢服務助你描繪人生藍圖,找到前進的力量與方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