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得小時侯聽過一個饒有智慧的謎題:有什麼是所有人都喜愛的?答案是「自由」。的確,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就算是珍饈百味也未必人人喜歡。唯獨自由,無人不愛。
人的行動自由可以輕易被剝奪,比如說中共就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是思想自由,則看似神聖不可侵犯,比如劉曉波就曾說過:「即使我被碾成粉末,我也會用灰燼擁抱你」。就算中共對他施加再多的酷刑,看來也不能滅其心志。
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嗎?上世紀心理學家 Benjamin Libet 的實驗曾在學術界引起軒然大波。實驗是這樣的: Libet 告知一群參加者,他們可以隨時、隨意地按下眼前的紅色掣。這些參加者的頭部都被接上腦電儀(Electroencephalogram)。此外,桌上有一個小時計,Libet 要求參加者留意他們萌生按掣念頭時的時間。結果令人非常震驚:在參加者報告他們萌生念頭之前大約 0.3 秒,腦電儀會在大腦錄得一股特定的電流(Readiness Potential)。這意味着,在我們下意識決定之前,腦部會有某種不爲我們所知的生理反應。
這實驗旋即引起一種猜測,就是我們做的每個決定,都是生理反應的產品,而生理反應又非爲我們所控。簡而言之,就是人並無自由意志。當然,事情不會就蓋棺定論,畢竟自由意志是人類當今文明中的一個極重要的前提。比如說,如果殺人犯都是不自由地殺人,那有何罪之有?由此可見,如果自由意志被推翻,社會對責任、賞罰、公義等概念都會尤如骨牌般逐一倒下。直程是道德根基大地震。
數十年過去,不少哲學家和心理學家都在試圖證明自由意志。而 Schultze-Kraft 等人就在 2016 年發表了一項矚目的研究。在他們的研究中,參加者需要看著一盞紅綠燈,在綠燈亮起時,他們可以隨意按掣,而紅燈亮起時,就不應該按掣。同上,他們被接上腦電儀,而且腦電儀會分析他們的腦部運作,並嘗試在他們按掣時亮起紅燈。總之,這是個電腦與人腦間的對決。參加者要盡量在綠燈亮起時多按掣,而電腦就要控制亮起紅燈的時機,盡量阻止參加者。研究結果頗為清晰:在 Readiness Potential 出現後,參加者仍然可以控制自己停止行動。雖然如果參加者沒有在按掣 0.2 秒前及時阻止自己,就幾乎沒有挽回餘地。而且告知參加者電腦會預計他們的行動,並建議他們盡量不可預測地行動並沒有實際上令他們的行動更難預測。但至少此實驗顯示,念頭泛起以至其前之生理活動,並不能完全主宰人的行動 – 人可以行駛意志,選擇對念頭不作反應。
這項研究的發現,與靜觀(Mindfulness)對人心智的理解非常吻合。在正面冥想練習中,人不能控制何等念頭在腦海中泛起,卻能控制是否對念頭作反應。例如在冥想時,本應集中於呼吸,卻可能會疲倦非常。介時冥想者可以行使自由單純地注意疲倦的感覺,再漸漸將注意力返回呼吸上,而不是因疲倦即時終止練習。雖然有時候我們還是會被疲倦的感覺箝制,完全忘記集中呼吸的目的,可是自由在如此理解下並非要麼有、要麼無,而是一項可以訓練的能力。當一個人冥想多了,便會自然地覺察令心神遊走之物,而不受其牽引。誠如 Hyland (2014) 所言,就算正面冥想所達致的不是全然自由,心無罣礙的境界也是和自由意思最接近的狀態。
說起冥想與自由,不得不提越南高僧 Thích Quảng Đức。當時,南越政府假借天主教之名迫害佛教徒,Thích Quảng Đức 大庭廣眾下引火自焚,以視抗議。整個過程一言不發,面目莊嚴,毫無痛苦之態。與其身旁嚎哭的民眾形成攝人的對比。高僧是人,當然會感受到肉體上的痛楚,可是他依然堅持不然所動,自由之極,莫過於此。
當然,成為高僧非人人所願。可是,以正念的角度理解自由,可貴之處在於自由是多勞多得。你不必訓練到自己可以抵受酷刑也處之泰然。只消下次老媽端湯入房,能覺察煩厭的情緒而不然所動,反而對養育之恩心存感激,就已是一大成果了。
參考資料:
Hyland, T. (2014). Mindfulness, Free Will and Buddhist Practice: Can Meditation Enhance Human Agency?. Buddhist Studies Review, 31(1), 125-140.
Schultze-Kraft, M., Birman, D., Rusconi, M., Allefeld, C., Görgen, K., Dähne, S., … & Haynes, J. D. (2016). The point of no return in vetoing self-initiated moveme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3(4), 1080-1085.
Libet, B., Gleason, C. A., Wright, E. W., & Pearl, D. K. (1983). Time of conscious intention to act in relation to onset of cerebral activity (readiness-potential) the unconscious initiation of a freely voluntary act. Brain, 106(3), 623-642.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