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Comfort Zone可能是不少人在2021的目標之一。然而你有是否了解自己為何在以前難以離開自己的Comfort Zone,在未來又可以如何克服恐懼,邁向人生的另一階段呢?
Comfort Zone意思
Comfort Zone一詞起源於Judith Bardwick在1991年的《Danger in the Comfort Zone》,Comfort Zone指沒有焦慮或風險下的狀態,人會採用有限度的策略來維持穩定的表現。管理理論家Alasdair White在《From Comfort Zone to Performance Management》一書中則將Comfort Zone定義成一個人已經對事物感到熟悉並可以容易地控制它們,沒有太多壓力或焦慮的心理狀態。
為何人會選擇留在Comfort Zone中?
在Comfort Zone的人,無須面對太大的壓力、焦慮或風險,無須要花費太多的力氣就已經可以得到穩定的收成。其中一個人不願意突破Comfort Zone的原因是他們會受到現狀偏誤的影響,對現況有種不理性的偏好。人的心理是會對風險(Risk)和不確定性(Uncertainty)感到嫌惡,有一種傾向去追求穩定,因此會更渴望留在能夠安全地收成的Comfort Zone中;而非冒住風險,以穩定和安全感來換取未來更大的回報。
但若Comfort Zone是如此符合人類的心理,為甚麼人應該跳出舒適圈呢?
離開Comfort Zone原因
Abraram Maslow的需求金字塔指出人有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的需求,完全地發展並實現自己潛能的傾向。若人一生只停留在Comfort Zone中,滿足於當下的成果而不挑戰自己,他們不能繼續探索自己的潛能,反而會錯過了成長的機會,無法達致自我實現。相反,人必須勇於離開自己的Comfort Zone才能探索更多的機會和挑戰,在嘗試和錯誤中不斷成長。
雖然突破Comfort Zone會產生一定的壓力和焦慮,但壓力和焦慮其實可以提升我們的能力,令我們在工作或學習上表現得更好。根據由心理學家Robert Yerkes和John Dillingham Dodson提出的Yerkes-Dodson理論(Yerkes-Dodson Law),壓力和焦慮可以為人的表現帶來正面的影響。在少量的壓力下,人會有較多的興趣和動力去工作;當壓力上升至最佳水平,表現則會提升到最高水平;過多的壓力則會令人太過關注壓力問題,無法集中在工作中。離開Comfort Zone時,我們都會面對微量的焦慮和不安,這些不安可以化成推動我們成長的動力,提升我們的工作表現和學習能力,從而面對未來更多的挑戰。
Jump out of Comfort Zone是大家都會想做到的目標,其難度只在於我們的對於不確定性的恐懼和焦慮。
如何協助自己跳出Comfort Zone
面對Comfort Zone外的挑戰會迎來恐懼,甚至是挫敗。在突破Comfort Zone時,我們不須要追求一步登天;相反,我們可以由作出一些小改變開始,當自己開始適應生活上的改變以及隨之而來的不安後,我們可以逐漸探索更多Comfort Zone外的空間。這樣我們便無須面對過多的壓力,能夠將不安控制在最佳水平附近,使自己的表現不會受到太多影響。每一次的小成功都可以令我們對自己更加有信心,對未來更加有希望。
要突破Comfort Zone,我們亦應該調整自己的心態。離開熟悉的環境意味住更大機會遇到挫敗,我們需要培養自己的成長心態(Growth Mindset)來面對挑戰。成長心態指我們會認為能力並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可以靠後天訓練出來,每一次的失敗都是一個令自己學習並成長的機會,因此不必害怕失敗。成長心態可以令我們訓練自己的毅力,使我們更有能力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敗中重新振作,繼續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說過︰「The biggest risk is not taking any risk. In a world that’s changing really quickly, the only strategy that is guaranteed to fail is not taking risks. 」在這個快速轉變的時代,我們更應該在風險中成長,不斷提升自己的適應力,樹洞香港深信每個人都有自己尚未被發掘的潛能,透過正向心理學,期望能助你實現自我,成就美好的未來。
樹洞香港現亦有提供專業輔導服務,心理學服務並非單單為精神困擾而設,更是助你更加了解自己,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讓你能梳理自己的思緒,突破阻礙,助你找到你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