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唔食飯點搵真愛?」—由需求層次理論談追求意義 2

「唔食飯點搵真愛?」—由需求層次理論談追求意義

23 6 月, 2020 in 心理學

文風@樹洞特約作者

唔食飯點搵真愛?買樓之前唔好同我講夢想?人總會有不同需求,我們會追求一頓飽飯、追求一個安樂窩、追求他人的認同、追求自由民主的價值、追求自己的夢想。為了概念化人類的生存動力,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Maslow)提出了需求層次理論(Hierarchy of needs),由於理論在圖像化時常以金字塔形式顯示,故此又被稱為需求金字塔。這些需要,推動住每一個人的生活。我們一方面會為三餐、供樓、光復香港而拼搏,另一方面有時又會因他人放棄追求理想價值而感到不解。究竟需求層次理論是甚麼?和追求人生意義又有甚麼關係?

需求層次理論

「唔食飯點搵真愛?」—由需求層次理論談追求意義 3
圖片來源:https://www.verywellmind.com/what-is-maslows-hierarchy-of-needs-4136760

在需求層次理論中,馬斯洛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分別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嚴需求、自我實現。生理需求所指的是生物對空氣、食物、性等需要,這些要求普遍被認為是最低層次的追求。安全需求比生理需求高一層,除了生存之外,還要求在身體、心理、經濟上的健康,和人身安全的各方面相關。社交需求講求和其他人或者社群的聯繫,追求和愛人或者社群建立關係。尊嚴需求則屬於更高層次的需求,人會追求個人的榮耀、身份和他人的認同。而最高層的自我實現,所指的是完全實現到自己的理想,發揮出自己的潛能,貫徹個人的價值觀,活出自己的人生意義。愈高層的需求,所涉及的概念通常愈抽象。普遍而言,人會先滿足低層的需求,再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當人滿足到某些階段的需要,這些低層次的需求並不會成為他們的動力,人會以更高層次的需求作為他們的人生動力。殷海光先生在《人生的意義》中,提出了人生的四個層次︰「物理層」、「生物邏輯層」、「生物文化層」和「真善美、理想、道德」。雖然兩者所側重的方向不太相同,但仍然可見中西方的文化都提倡人的生命不應止步於滿足生存的需要,而是為了追求更高尚的道德價值。

需求層次理論的應用

不少人可能都曾經聽說過「需求層次理論」,然而你又知道我們可以如何在生活中運用它嗎?首先,我們可以把它當成一個了解人的工具。當我們觀察到他人未能開始對價值或者意義的追求時,可能原因是他們仍然停留在較低層次的需求中。當人仍未能滿足到低層如安全或社交的需求時,根據理論,他們難以將資源投放到更高層次的追求。現實生活中,可能會有人不明白年輕人所爭取的民主自由為何物,不明白為何年輕人不可以做一世的「打工仔」,安穩地度過人生。這些人可能就停滯了在停層次的需求中,在短期內難以邁進到更高級的層次。由此可見,人生價值並非每一個人都在追求的目標。那怕它是人生的終極需求,一但未能滿足到低層次的需求,人未必會意識到自己需要為生命尋找意義,繼而將注意力放在物質、尊嚴的追求。

理論亦可以被應用於人事管理。需求層次理論為管理人員提供了一個框架去了解員工。透過不同方式,管理人員可以了解到員工的個人背景和工作態度,從而估計員工當下最大的需求為何。理論指出人的動力是建基於當時需求,因此當管理人員能夠掌握到員工的需要時,便可以用相對應的鼓勵方式,促進員工的工作動力。例如一位員工如果短期內仍然為生計而苦惱,僱主一味和員工討論夢想、價值,這完全應對不了員工的需求,無法為滿足他們的需求帶來希望;如果一位員工在企業中在為了實踐自我,想有一個機會讓他大展拳腳,單單和他談薪酬一樣是對牛彈琴。適當地運用需求層次理論,能夠滿足員工的人生需要,同時在工作環境中注入新的活力,一舉兩得。如果有興趣了解如果用心理學的理論進行企業培訓,歡迎聯絡樹洞香港。

當然,需求層次理論的層次分級並非絕對。有人會重視個人價值的實踐多於自身安全,古代亦有「士可辱,不可殺」一說,指尊嚴比生命重要,在某些情況,人的決定未必會完全跟從需求層次理論的分層。無論如何,需求層次理論都是一個有助了解人類動力的框架,只要運用得洽當,再配合其他理論或者模型,便能更有系統地了解每一個人。「唔食飯點搵真愛?」要尋找真愛就如同自我實現,無論你對愛情價值有多大的渴望,還是先吃飽飯比較好。

在時代活好。我們為有所追尋的你設立 MindForest 社群,助你鞏固自身、刺激思考、遇強愈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