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唔少人啱啱接觸靜觀冥想(僅指 Mindfulness Meditation,下文亦同)都會懷疑自己做冥想做得好唔好。「我清空唔到自己嘅腦袋!」、「我進入唔到果個狀態!」係好多初學者嘅心聲,但事實上,之所以會出理現依啲諗法,或多或少同社會對冥想嘅誤解有關。
要破除依啲誤解,首先要知道「冥想」嘅目的係咩。做冥想,係為左培育一種活在當下、覺察心靈而不加批判嘅狀態。其中一個重點,就係如實地留意自己心靈。如果係覺察到自己嘅心好多雜念,集中唔到-咁依份覺察已經係冥想最關鍵嘅一部份。
全港首個心理科技 App。
MindForest 運用心理學與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助你逐步建立強韌心理、行動力和優質生活。
咁樣睇,又有何「清空腦袋」或者「進入狀態」嘅需要呢?事實上,每個人做冥想都會有好唔同嘅體驗:有人會覺得好寧靜;有人會留意到自己嘅思緒一刻都停唔到落嚟。但無論你係邊種,都係對心靈嘅體會,無所謂優劣之分。
當然,就算你知道左原理,你可能下次做冥想分咗心都會照常怪責自己,因為人嘅思維模式係日積月累而成嘅,未必一時三刻可以改變到。所以,下次不妨連怪責自己依樣野本身都覺察一下 - 因為意識到自己會怪責自己都係屬於洞察心靈嘅一種。咁樣做,久而久之正念嘅種子就會喺心中萌芽 - 自責、分心依啲情況依然會出現,但係佢地對我地嘅羈絆會愈嚟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