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伊德-Sigmund-Freud

到底佛洛伊德在說些什麼?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入門簡介

6 4 月, 2020 in 心理學

Peter Chan

要數最出名的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可謂是當之無愧。無論有否學過心理學,相信或多或少都會聽過他的大名,更有不少人誤以爲他就是現代心理學之父(其實是 Wilheim Wundt)。潛意識、解夢、戀母情結這些詞語甚至令心理學蒙上一陣神秘色彩,好像教人高不可攀。但其實要認識心理學的發展,甚至或許是「人性」本身,都需要知道佛洛伊德的想法 — 畢竟他是二十世記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佛洛伊德之所以廣爲大眾所認識,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對性的理論是很 Juicy 的,一聽就會記得(當然,佛洛伊德於學術界的威望並非單純因爲他說了很爆的東西)。佛洛伊德認爲,兒子在童年時會想和自己的母親做愛,但礙於父親的存在,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那怎麼辦好呢?兒子便會啟動自我防衛機制(Self-Defence Mechianism),先把對母親的性慾抑壓(Repression)至潛意識(Unconscious),把父親由視爲敵人轉爲榜樣,學習他的價值觀與行為,希望藉此在自己長大後能吸引一個和母親相似的女人做愛。女兒亦是遵類似的模式。

那,你想和自己的父母做愛嗎?多數人的回應都是:「你都痴線!」

意識的結構:意識、前意識、潛意識

這個反應,便正好拿來講解講解佛洛伊德的意識結構理論。佛洛伊德會說:「其實你是想和他們做愛的。只不過這是個不切合現實原則的目標,所以你把它壓抑進潛意識罷了。」佛洛伊德認爲,人的意識分爲三部份:

到底佛洛伊德在說些什麼?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入門簡介 1
Source: https://www.verywellmind.com/the-conscious-and-unconscious-mind-2795946

意識(Conscious / 或作「顯意識」)

意識,顧名思義就是我們當刻直接為意到的東西。佛洛伊德會用著名的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 of Consciousness)去描述這層浮上水面的意識 —— 水面上的東西是我們即時為意到的,比起整個冰山,意識只是很小的一部份。比如說你正在吃飯,在煩惱點什麼吃好。這時候你的意識就只是各種食物的選項。

前意識(Preconscious)

意識之下的是前意識:前意識是指那些不在我們當刻意識範圍的東西,但我們只要嘗試回想它們,他們就會浮上我們的意識。就好像你的名字——你不會時時刻刻都在想着自己的名字,即你的名字大部份時間都不在意識範圍,但只要我問你叫什麼名字,你就會在前意識中存取自己名字的記憶,再讓它浮上意識回答問題。名字可以說是前意識的淺層,因為基本上一想就能記起。在前意識較深層的位置,可能有些更難想起的記憶,例如中學同學的名字等等。但一般而言,前意識的內容是可以被既起的。

潛意識(Unconscious)

意識的最下層,就是潛意識了。佛洛伊德認爲,潛意識估整個意識的最大部份。試想想,每天都有很多事會發生,但之後我們能記着(在前意識)的只佔極小部份,但其實每一件事都會影響你的潛意識。而和前意識不同,潛意識的內容是你不能靠一般方法回想起的。

之前我說到對父母的性慾,佛洛伊德認爲,這個慾望就存在於潛意識之中。為什麼在潛意識之中?是上文說過的自我防衛機制 —— 想和自己的父母做愛,但知道現實並不可行(因爲同性相親的競爭)會構成痛苦,爲了保護自己,就只好把這個慾望壓抑至潛意識之中,讓自己不再想起。

雖然我們並不能為意到潛意識的內容,但潛意識時時刻刻都在影響着我們的行為想法。這個想法用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 佛洛伊德的想法實際上深受叔本華影響)的名言描述指為貼切:“A man can do what he wants, but not want what he wants”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有不同的想法出現在意識當中,我們更可以選擇按這些想法行動與否,但我們卻無法選擇什麼想法出現,這些想法好像就是無端端出現一般。按精神分析學的觀點,不同想法出現,其實就是潛意識的呈現,只是的們不為意如此。

再談戀母情意結(或戀父情意結),雖然我們不會有和父母做愛的想法。但當我們遇上心儀的異性,情不自禁地喜歡着他,按精神分析觀點,其實就是潛意識和父母做愛的慾望,經過合乎社會規範的扭曲(Disguise)呈現。

自我的結構:本我、自我、超我

到底佛洛伊德在說些什麼?精神分析學(Psychoanalysis)入門簡介 2
Source:https://simple.wikipedia.org/wiki/Id,_ego,_and_super-ego#/media/File:Structural-Iceberg.svg

了解了意識的三個部份,我們便可以開始探討「自我」的構成。佛洛伊德認為,自我分爲三個部份,分散在意識的不同層面之中:

本我(Id)

首先是本我 —— 本我象徵着人類最原始的慾望:食、訓、性。佛洛伊德主要探究的對象是性欲,他把性欲稱之為慾力(Libido)。值得留意的是,本我是完全浸淫在潛意識之中的。作為人類,我們無法直接得知本我的欲望。

本來我是人類最原始的部份,是與生俱來的。本我就像一個嬰兒一樣,想要什麼,就立刻要得到什麼,是爲即時滿足(Instant Gratifation)的原則。顯而易見,這樣的行為模式是會處處碰壁的———而第一個本我的重大挫折,就是想和父母做愛但無法達到。

超我(Superego)

那怎樣解決這個無法達成的慾望?單憑本我並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便會催生兩個不同的「我」:超我和自我。這些「我」的誕生,是透過心力內投(Introjection)的方式,即是模仿他人的行為模式並統納爲「我」的一部份。

先說超我,超我其實是象徵社會規範(Social Norms),即是「你應該做什麼」與「你不應做什麼」,超我是會向「本我」的慾望說不。那超我是怎樣形成呢?其實又是戀母情意結,當本我想和母親做愛,又意識到父親相比自己的強大,就會滋生被閹割的恐懼(Castration Fear)。此時,對母親的性慾便會透過自我防衛機制被壓抑(Repress)進潛意識之中,超我亦告形成——作為一個規範、壓抑慾望、遵從社會的「我」。

自我(Ego)

但是,如果一味壓抑自己的慾望,會令我們非常痛苦。比較好的做法,是以合乎社會規範的方式,儘量滿足我們的慾望,這正正就是自我的功能。自我是依據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運行的「我」,主要功用是調和(Mediate)本我的慾望與超我的規範,並以適宜的方式主導自己的行為。

自我能採納較為優秀的自我防衛機制,而不是一味壓抑慾望。又說戀母情意結:自我會運用認同(Identification)和內化(Internalisation)的自我防衛方式,認同父親的價值觀與行為並嘗試複製。為何要這樣做?是這樣的:當你成為一個和父親相似的人,你不是就能和一個自己母親相似的女人做愛嗎?這樣慾望(想和自己的母親做愛)和現實(不能和自己的母親做愛)便得已調和,以折中、合宜的方式呈現(和一個和母親相似的女人做愛)。

總的而言,自我是一個心理強健的人的重要部份。能平衡慾望與目標。例如減肥,你本我的慾望是要不斷吃垃圾食物;而超我知道這是不應該的;自我便會制定合適的方案並實行,如退而求其次,吃健康的零食、或控制自己進食的份量。由此可見自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真的想和父母做愛嗎?佛洛伊德理論的價值與限制

佛洛伊德兩個最重要的理論說完了。相信你一定會想問:那究竟我真的想和父母做愛嗎?這個問題很具爭議性,我不認為我有足夠能力解答。但我的建議是這樣的:你可以把戀母情意結視為一個故事,學習當中的道理。

什麼道理?先說佛洛伊德的理論,在現代心理學界,有不少人認為佛洛伊德的理論是不科學的(Non-scientific)的,主要原因是精神分析學牌的論述手法會任意修補(Arbitrarily Patch)自己的理論,以配合觀察結果。例如,我說你想和父母做愛,你矢口否認,我便可以說你只是壓抑了這個慾望。到你承認如此,我便說我的理論是正確的。這種公就我赢、字就你輸的理論,就好像人類圖、星座一樣聽起來很萬能,但實質上什麼也沒有說。當然這個批評只針對較原始的精神分析學,較現代的精神分析學其實有方法處理這個問題,但篇幅所限就不談了。

對於心理學界發展、或個人理解上,我認為佛洛伊德其中幾個觀點是影響甚遠:

  1. 我們不可以直接觀察自己心志的全部內容,但實際上有很多動機想法是我們不能直接觀察到的。
  2. 人類的心智並非一個單一的個體,而是由不同的慾望、意識組成。
  3. 顯明的意義,只是心志其中一部份(甚至是較少的一部份)。

基本上,這些想法受現代心理學廣為認何,這是要歸功於佛洛伊德的。而這些理論,對個人理解的意味亦極為深遠。最簡單的,就是我們不能單靠意志(因為是顯意識的一部份)主導自己的行為,需配合情緒、環境設計等等方能控制我們的走向。有機會再和大家談精神分析。

在時代活好。我們為有所追尋的你設立 MindForest 社群,助你鞏固自身、刺激思考、遇強愈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1. 當你成為一個和父親相似的人,你不是就能和一個自己母親相似的女人做愛嗎?這樣慾望(想和自己的母親做愛)和現實(不能和自己的母親做愛)便得已調和,以折中、合宜的方式呈現(和一個和母親相似的女人做愛)。

    我是這樣想的 不成為一個和父親相似的人 就找不到跟母親相似的人嗎

    還是說成為一個和父親相似的人,跟一個相似母新的做愛 這時戀母情結就不再了

    但假如今天我不成為跟父親的人卻找一個相似母親的人做愛,這時戀母情結就還在

  2. 兒時想和媽做愛,這點我不同意,男仔成長後,只想做愛,媽只是最初接觸的女人,就做成這現象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