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自卑的人嗎?人的一生從來會面對不少的挫敗,有時我們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失敗者,懷疑自己的價值,但又想證明給自己和他人看,其實自己是可以做到的。自卑看似是一個毛病,提倡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的阿德勒(Alfred Adler)將自卑視為人類的其中一種原動力。讓我們一起看看,自卑如何可以使人超越自我。
自卑是動力的來源
不少心理學家都曾嘗試提出人的動力來源。佛洛伊德認為人的行為由潛意識「本我」中的性慾所推動;馬斯洛則將人的動力分為五個層次,指出人的最終目標是達到自我實現。曾經和佛洛伊德一同研究精神分析學,最後因理念不同而和他分道揚鑣的阿德勒則認為人的原動力是擺脫自卑感(inferiority)。阿德勒認為所有人都會有自卑感。自卑的原因有很多︰家庭關係、朋輩關係、社會文化、經濟地位等。阿德勒更認為人在出生時,面對父母或者照顧者的權威時,已經會因自身的無力而覺得自卑。雖然在日常用語中,自卑通常都但有貶義,但阿德勒認為自卑是每一個人都會經歷的狀態,而是一種推動人去進步的燃料。
相信大家都會認為由自卑衍生的大多都為負面情緒,而我們都不會享受這種自卑感。由於每個人天生就感到自卑時,我們自然就會作出不同的補償性行動,以擺脫自卑,追求優越感(superiority)。以阿德勒本人以言,他在兒時曾經患上重病,幾乎因而喪命,因此對死亡感到恐懼。自此阿德勒立志成為一位醫生,以勤奮學習、修讀醫學來補償自己在死亡面前的自卑感。又例如有些人會因為受朋輩排擠感到自卑,之後因想擺脫無力感而發掘自己的潛能,為了戰勝自卑感而努力向上。阿德勒亦有將理論套用到出生順序(birth order),指出次子會因為和長子比較而感到自卑,自卑就會使他們最有動力,爭取最好的成長。由此可見,自卑並不一定是一件壞事,適當的補償行動可以使我們得到更好的成長,建立更健康的態度。
自卑情結與優越情結
當佛洛依德提出了「戀母情結」時,阿德勒提出了「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和「優越情結」(superiority complex)兩個現象,兩者皆是因為人不能健康地解決自卑感所導致的心理現象。在面對自卑感時,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我們可能會選擇逃避問題,消極地合理化自己的弱點,任由它們的存在,在面對問題時輕易放棄,使得我們自尊和安全感都極低。阿德勒稱之為自卑情結。而和自卑情結所對立的優越情結,則是人在面對強烈的自卑時,選擇自我誇大、批評他人,以自我欺騙來獲得自尊,建立自信。無論是自卑情結或是優越情結,兩者都不是健康成熟的補償行為。然而,我們當中不少人可能都已經出現了輕微的自卑情結或是優越情結。如果你想知道如何可以改善這些問題,不如看看阿德勒有甚麼建議?
改變自己的心境
想改變自己的第一步,我們可以先認清我們心中自卑的念頭和感覺。如果我們都同意自卑影響了自己的心態,我們下一步可以透過內省找出自己平時應對自卑的方法。當我們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裏,我們可以主動改變自己的態度,訂立更加可行而且適合自己的目標,讓自卑成為推動自己的動力,而非阻礙自己的負累,從內到外改變自己,用自卑來讓我們超越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