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逆力

3個培養抗逆力的方法 在逆境中照顧自己的心靈

文風@樹洞特約作者

抗逆力(Resilience)普遍會被人了解成「彈性」,即人會如何從逆境中反彈。事實上,抗逆力的過程包括人能否在壓力出現時保持心理健康、從逆境中復原過來、以及在復原後得以成長。在外在環境出現變化時,擁有高抗逆力的人雖然會出現壓力反應,但其嚴重程度並不會損害到個人的心理健康或者認知能力,個體仍可以快速地從壓力的狀態下恢復過來,有更佳的心理質素面對下一次的壓力。

甚麼是抗逆力?

抗逆力不是一個單一的心理質素,亦不是人個性中不可改變的一部分。抗逆力應該被理解成一個受到不同因素影響的複雜過程。身處在一個充滿競爭和壓迫的社會,香港人都應該嘗試學習培養自己的抗逆力,適應在壓力中生存之餘,學習從中訓練自己的心智。

我們可以如何提升自己的抗逆力?

由於學界有眾多關於抗逆力的理論或模型,單單一篇文章難以將它們都一一介紹,今天我會先和大家分享數個可以和讓大家反思自己生活並作出改變的觀點,希望讀者都可以有所得着。

負面思想模式

負面思想模式(Negative Thought Pattern)是一個和心理健康或心理治療都息息相關的概念。針對抗逆力和負面思想,被視為現代正向心理學之父的Martin Seligman提出了3個關鍵概念︰個人化(Personalisation)、蔓延性(Pervasiveness)、永久性(Permanence)。

我們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平時的思考模式。

遇到問題或者失敗時,我們會否慣常地將問題歸咎於自己的個人錯失?我們會否對自己產生了過多的質疑或者責備?

遇到挫敗時,我們會否將單一事件的失敗蔓延到其他方面,因一次的錯誤就認定自己是一個失敗的人,做甚麼都不會成功?

我們會否習慣因短時間的失敗而認為自己永遠都會失敗?

這些負面想法都會令我們承受了過多的精神負擔,難以從逆境中繼續前進。Seligman的3P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框架去反思自己,讓我們可以從內省中認識自己,改變自己的負面思想模式和培養抗逆力。

正面情緒

研究顯示正面情緒是抗逆力的最大來源之一。也許第一時間你會覺得理所當然,一個開心的人,自己可以開心地應對壓力。然而你有否想過為甚麼?正向心理學中的Broaden-and-Build Theory或許可以解答到這個問題。

根據Broaden-and-Build Theory,正面情緒如歡樂、愛可以擴展(Broaden)我們的行為反應,如用不同的方法玩樂、探索,在我們發揮創意的亦可以建立(Build)對我們有用的資源,如新穎的想法、社交資源等。這些反應和資源都可以使我們以更成熟的心理來認對外在困難和負面情緒。

要讓生命充滿正面情緒,單靠外在的物質享受在不足夠的。實踐靜觀、進行感恩練習都是一系列受科學實證支持的方法,以改善人的情緒,讓我們可以由內在培養自己對外在環境的覺察力和正向思維,有更多的資源去面對逆境。

人生意義

談到人生意義,就不得不談Victor Frankl。Victor Frankl是一名曾經在集中營中生活的心理學家,他在集中營中觀察到如果人能夠尋找到他們當下的意義,他們會有更大的機會生存下去。他後來根據自己的觀察,發展出廣為人知的意義心理治療(Logotherapy)。在上述的研究中,團隊發現有人生意義的人更能適應逆境,信仰和靈性修習同樣可以使人提升其抗逆力。其中人生意義和信仰和抗逆力的關係可能是由於它們都能讓人感受到更多的內在獎勵(Internal Reward),使人無須太過依靠外在因素都可以保持心理健康。如何尋找人生意義是另一個大課題,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考《總感到迷惘,不清楚人生的意義?三個助你探索意義的方向》

結語

身居於香港這個荒謬的社會,我們想作出改變就必須先適應到這個環境,才能在逆境下生存,對抗壓迫。如果外面的壓迫不時我們一時三刻能夠改變的,我們或許可以先照顧自己的心靈,學習如何在困難中自處。

樹洞香港現已推出心理學服務。服務並不只針對負面問題,同時仍希望可以助你提升自己的心理質素,助你找到你想要的生活。心理學服務可以讓你盡情傾談,提供適當的輔導及情緒支援,重新整理過去經驗並認識自己,運用內在資源面對人生。

在時代活好。我們為有所追尋的你設立 MindForest 社群,助你鞏固自身、刺激思考、遇強愈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