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會人格-溝通的藝術

何謂反社會人格?爲何反社會反而得人喜愛?

5 6 月, 2019 in 心理學, 精神健康

迪奇木 @ 樹洞特約作者

反社會人格者(Anti – Social Personaility Disorder)在社會中,平均每 25 個就有 1個。在身邊的朋友圈子中都不難遇到這種人,因此特意寫一篇文章,教大家辨識這種人,讓大家多了解一下,試揭開大家對反社會人格者的迷思。

甚麼是反社會人格者?

對於反社會人格者,有些讀者的第一印象可能是一班無法參與社會運作的人,還會被監禁。或許和大眾的理解有所出入,但不少社會精英其實都是反社會人格者,雄踞了一定數量的跨國企業管理層或政府要職。反社會人格者當中,有部份人不但不會被社會排斥,反而性格上冷血無情的一些特徵,更得天獨厚的優勢,令他們更容易踏上「精英之路」 – 這類人我們姑且稱爲高能力反社會人格者,而下文探討的也是這一類人(Robert Hare 羅伯海爾-病態人格研究之父)。

全港首個心理科技 App。

MindForest 運用心理學與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助你逐步建立強韌心理、行動力和優質生活。

app

高能力反社會人格者的主要特徵有:

  • 迷人、機智、個性沉著冷靜
  • 能言善道,面對強大的壓力也能處變不驚
  • 思考由理性主導,不常妄想
  • 不誠實,不可靠
  • 不容易感到羞恥或懊悔
  • 難以在經驗中取得教訓
  • 病態式的自我中心,缺乏愛人的能力
  • 在一般人際關係上沒有反應
  • 難以貫徹執行人生計畫

以上是一些簡單的心理指標來判斷你是否一個反社會人格者。反社會人格者對於利益的觸覺非常銳利,在判斷不同的決定時,不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反社會人格者的內在思考模式預設為自利的角度出發,如果某事件是單純的付出,而沒法得到潛在的利益,反社會人格者便會拒絕參與。例如:當反社會人格者朋友的母親不幸離世,反社會人格者則無法,也不想同情對方,有時甚至會毅然離開這個朋友。在於反社會人格者而言,朋友即使是極度需要心靈安慰,但他們都無法明白,亦不想在此浪費任何時間。這個就是「心盲」,無法理解、感受、同情身邊的人與事。

然而,反社會人格者即使無法貫徹執行人生計畫,但他們對於自己的獵物從不會輕易鬆口。一旦認定某個獵物,反社會人格者就會用盡一切辦法去獵殺自己的目標。即使不符合道德或法律也好,他們都會執行到底。M.E Thomas《反社會人格自白》的作者,自述對於得到人際關係、學位、金錢從來沒有失手,只要他們想,就會用盡方法達到目的。

有兩套小說改編電影《壞種》和《白夜行》,以及電視劇《心裡追兇》裡面的女主角都屬於這種人,如果有興趣了解反社會人格者的恐怖心理,可以追看這些電影和電視劇,將會完整呈現她們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

反社會人格者對規則的概念


反社會人格者對於法律的概念與普通人都有一定的分歧,他們認為法律的存在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種的法律是嚴肅的,牽涉到人身與財產的安全,第二種的法律只為促進社會運作或政府的統治。反社會人格會拒絕遵守第二種的法律,因為方便統治或社會的運作,並不方便他們,有損他們的利益,侵犯他們既有的自由,所以他們並不視第二種法律為必須遵守的規則。在《自白》一書提及,反社會人格者的生活大多是雙性戀或同性戀。

反社會人格者談戀愛


反社會人格者會在社會上有一套獨特的生存方式,他們會意識到自己與眾不同,需要偽裝才能融入到人群之中,他們透過觀察學習人對於事物的情緒,洞悉普通人對事物的需求,甚至留心其他人的弱點,然後嘗試榨取他人的利益,換取個人利益。

所以,當反社會人格者想取悅追求對象時,他們第一步是觀察對方的心理需求,繼而設法滿足目標人物的心理需求,把握住目標心中的慾望,使對方對他們無法自拔,陷入「深愛」,無法離開他們。與普通人的分別是,普通人一般不會多想「心理需求」這回事,對於愛情關係上給與得的操作不會太多,總之有就給,沒有就沒辦法,「隨緣吧」的看法。所以反社會人格者在操縱關係的技巧上,比普通人略勝一籌。他們能夠因應他人的心理需求,然後變成他人心中「理想對象」的樣貌和舉止。

但上帝也是公平的,反社會人格者對於長期(long-run)和短期(short-run )的概念非常模糊,他們不能夠長久經營任何關係,也缺乏「愛」人的能力。

反社會人格者炒股


由於反社會人格者沒有情感上的包袱,看待風險這回事比較客觀和更願意冒險,所以當「危機」出現的時候,他們會較容易出手。反觀普通人買股票時常犯的錯誤,例如因市場氣氛興奮而買進股票,然後又會因市場氣氛冷淡忍痛沽出股票,或者許多摸頂長揸不肯止蝕的例子,都體現了普通人和反社會人格者的不一樣。反社會人格者則不容易犯這種錯誤,他們可以毫不猶豫地執行止蝕,不受情緒影響。

反社會人格者具有絕對自利的理性頭腦,天生對於周遭的環境有敏銳的洞察力,輕而易舉便嗅出不同利害關係。大家即使不學習他們剝削他人的行為,只學習其觀察之術,不必圖人所好,僅知人所想,已足以避免很多矛盾和衝突。筆者之見,反社會人格者其實比普通人更認識溝通的藝術(The Art of Communication)。

在時代活好。我們為有所追尋的你設立 MindForest 社群,助你鞏固自身、刺激思考、遇強愈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