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閱讀:《活出意義來》集中營絕望中彰顯人生意義 2

一分鐘閱讀:《活出意義來》集中營絕望中彰顯人生意義

10 9 月, 2021 in 心理學

Peter Chan

尼采說:「懂得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這一句說話看似離地,但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告訴你,這是很多猶太倖存者從二戰集中營生存下來的原因。弗蘭克是奧地利的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二戰時曾被納粹關進集中營,《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ing for Meaning)這本書的前半部分就是他在集中營的非人經歷。弗蘭克作為一個精神科醫生,他把整個集中營當作研究材料,用心理學知識去探討集中營種種情況,例如絕望感如何影響免疫力,或是命不久矣的人會有著被形容為「末世臉」的表情。

集中營裏的每個故事,對弗蘭克而言都在回答着一個問題:「怎樣的人才能生存下去?」

人生意義就是爲苦難賦予意義

倖存者都覺得營內最值得生存下來的人最終無一倖免於難,自己只是幸運地活下來。不過弗蘭克發現,倖存者們多數有一個共通點:明白自己生存的意義,懂得為何而活。這一份意義驅使他們盡最大努力生存下去,不論有多渺茫,有多痛苦。而在集中營,失去希望的人往往劫數難逃。

這裏所講「意義」並不需要是偉大的志向,它可以很微小,很無聊,甚至脫離現實的。弗蘭克自己就是一心想在獲釋後,把進集中營前就寫好的書發佈;亦有人是希望再見到自己的兒子,但明明不知道他是否還在人世。這些事情都是只能由他們來做,不能被取代的,也就給他們提供了源源不絕的生存動力,和最大的勇氣去面對痛苦:因為他們知道自己不是白白受苦,而是為了某件事,賦予苦難一些意義。

書本《活出意義來》(Man Searching for Meaning)講述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從二戰集中營倖存下來的人,在獲釋那天的感受是怎樣呢,會很興奮嗎?

弗蘭克和他的營友都說:毫無感覺。為了生存下來,他們早已放棄情緒來保護自己,亦意味着他們喪失了感受快樂的能力。獲釋並不代表着從此可以過幸福生活,那些非人,極端的經歷令倖存者不能融入這個世界。有人以前是靠想像自由的生活來支撐自己,但結果獲釋後發現現實不如他所想,沒有想像中那麼幸福,藉此帶出人類需要的是「自我超越」而不單單是「自我實現」,因為一但實現過程中事與願違,生存動力便瞬間灰飛煙滅。

意義即選擇

在這書的第二部份,弗蘭克淺述了意義療法的理論框架,指出「人生意義」才是真正推動人類活動的力量。在意義療法的理解下,「人生意義」不至於止痛藥般能消除痛苦的感覺,但可以透過了解苦難的意義來使自己突破界限,超越自己。他認為,很多心理病都是因為人們不了解自己為何而活,他們其實並不需要藥物和治療,只需要學習如何找出自己的意義。

不過,盲目追求人生意義只會適得其反,重點是不要問人生的意義是甚麼,而是回應生命對我們的詢問:「你所希望的人生意義是甚麼?」。因為人生的意義,是我們每一個選擇,不論大小,逐個逐個體現出來。我們不能用文字概括人生意義,但可以從你的選擇呈現出來。


本文原稿取自《香港電台:一分鐘閱讀》節目。文章和標題爲配合網上閱讀或另外經過編輯。未經香港電台授權,不得轉載本文。

我們的服務

課程

課程

深入淺出的心理學線上及實體課程,提升自我。

MindForest App

MindForest App

運用心理學與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助你面對生活的每一刻挑戰。

社群活動

社群活動

一系列的社群活動,凝聚不甘原地踏步,嚮往結伴成長的你。

企業培訓

全面的人才培訓與發展方案,為你締造長遠的企業發展。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

全面及實證的心理治療及輔導服務,疏導情緒。

ForestGuide 諮詢

ForestGuide 諮詢

一對一諮詢服務助你描繪人生藍圖,找到前進的力量與方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