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樹洞香港一改傳統,跟大家談論一下一個嚴肅的問題:「自殺」。放棄自己生命從來不是一時衝動的決定。自殺雖然是一個行為,背後卻可能有十分複雜的感受及想法。故此,與自殺傾向的人士溝通也有技巧,今天讓心理輔導員分享給你有5個與自殺傾向人士溝通的技巧。
開放:自殺並不是逃避行為
很多人認為自殺只是一種不負責任及逃避的行為。沒錯,當一個人的生活承載了很多痛苦、不被接納、絕望,也可能會有了結自己生命的想法。很多人認為自殺的人只是因為逃避自己的責任,是不負責任的行為。實際上自殺想法出現的成員有很多,不同年齡層及背景的人士也有機會出現自殺的想法。
由此可見,面對自殺傾向者的時候,請保持開放的態度並不要指責他們自殺的想法,要知道,當一個人決定要自殺時,他定必已經承受很多痛苦,並感到沒有人可以幫助他;由於自殺傾向人士對他人的意見十分敏感,要去與他人傾訴需要十分大的勇氣,故我們更需要以包容及開放的態度去與他們傾談。作為他們身邊的傾訴對象,我們不應該著重教導他們如何看待負面的情緒,反而應該透過積極聆聽(Active Listening)令他們能夠明白自己的情緒以致能更好地控制他們,而且可以令他們感到自己不再孤單作戰。
要達致積極聆聽,你可以參考以下範例及2個示範:
S:唉!分左手,既然我男朋友都唔在乎我,我唔係度都無人在乎。
當聽到以上個案,我們會大概了解這是一個因分手而哀傷的自殺傾向人士;作為一個聆聽者,首先我們都帶著一個不帶批判的心,明白她正經歷一件不容易嘅離別。各位可以透過使用反映感受(Reflection of feelings),透過反映當事人的感受,幫助當事人理解個人情感;另一方面,聆聽者亦可讓當事人感受一個充滿同理心(Empathy)的聆聽空間。聆聽者可以透過概括當事人的經驗(Experience),並加入所產生的情緒(Emotions)運用此技巧。
L:最近嘅分手似乎令你覺得冇左一個依靠,令你覺得好似得番自己一個咁,好難受。
我們亦都可以從心理輔導裏的比喻技巧(Metaphor)幫助當事人形象化自己的內在經驗(Internal Experience),幫助當事人理解複雜的情緒及予盾。聆聽者可以透過描繪一些生動的畫面類比當事人的處景,令當事人感到被明白及減少孤單感,強化具同理心的關係
L: 聽完你講之後,我覺得你好似跌左入一個無底洞入面咁,淨係得你自己一個,好孤單咁。
確實,與自殺傾向人士溝通並不簡單,你並不能幫助解決他人生所有的問題,我們可以做的是讓他們明白我們雖不能完全明白他的痛楚,但我們願意聆聽、願意理解,而他們並非自己一個,這樣已經足夠。
本機構設有心理學服務及專業心理輔導支援可以幫助各位受情緒困擾人士及自殺傾向人士,如於非服務時間有需要可以聯絡以下機構。
未來專頁將會更新更多心理學及輔導學資訊,希望各位持續關注專頁,喜歡的請 like 及 share, 如欲知道更多心理輔導資訊,歡迎聯絡樹洞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