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靜觀導師,也是個創業者,而敝司樹洞的業務,就正好是推廣靜觀。我一直認爲,知行合一尤爲重要,而靜觀也不單是令自己「快樂一點」的修練,所以在創業的過程中,我時常思考靜觀中有什麼智慧可以應用於業務上。以下就是一點數月走來,悟到的點點心得。
其一是面對困難。之前聽過 Green Common 的創辦人 David Yeung 分享,創業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我深表認同。樹洞起初冇錢、冇人脈、我個人的背景也無法讓樹洞得到專業團體的支持。而香港普遍對心理健康一題不甚關注,就好像是心理有問題的人才要爲心理健康努力。如此因素種種,令樹洞的路非常難行。每天起床都在擔憂活動收生、個人和夥伴的收入、樹洞的發展前景,而睡前多數也在想這些。樹洞的確有些反應不錯的活動,可是也有些活動反應和預期甚遠,身爲負責人,或多或少感到難堪。
咦,這些逆景和靜觀有何相干?其實一間公司的逆景,和個人的逆景有不少相似之處。未學習靜觀之前,較容易讓負面情緒界定個人本身,以爲之所以有負面情緒是因爲個人的失敗,所以就力圖驅逐所有負面情緒。自從靜觀中體察到情緒自來自去的特質,個人就未那麼執著控制情緒了。其實辦公司又何嘗不是?特別是初創公司,逆景大多多過順景,如果動輒遭遇逆景就舉手投降,恐怕不用搞初創了。和面對情緒一樣,與其強求沒有逆景,不如視逆景爲創業中必然的一部份,把精力放在應對逆景上。
第二是工作上的心態。創業講求自律,工作時而忙得不可開交,但對我而言忙碌過後的空閒更難面對。同齡的朋友大數都投入職場,天天都在埋頭苦幹。相比之下,空閒的下午就好像反映著我正虛度光陰。感覺上好像總要找點什麼來做,才對得往自己踢offer 辦公司的決定,有時這種念頭會構成巨大的壓力。但退一步想,靜觀不就是要訓練自己活在當下,而不是時時追趕目標。澍洞發展雖然不算快,但還在正軌之上,短期內方向也毋須作大調整。所以有時沒事做,不是反而應該把心神放在休息、玩樂之上,而不是終日過營營役役的生活嗎?
參加者常向我分享他們爲生命中重要的事情奮鬥,最感壓力之處未必是工作量大,而是工作無時無刻都佔據着他們的思維,無論上班下班,腦袋都在上班 – 這個現象,大多創業家都會深感共鳴。我會教授他們靜觀,讓他們工作時工作,休息時休息。大概這個道理對我自己也適用:我豈能教人用靜觀面對工作的壓力,而靜觀壓力呢?有時邊吃着營多,便爲舉辦活動煩惱,突然覺察力一轉,回到營多面條彈牙的口感、鹹香的鮮味,便知道人快樂其實不需要太多 – 只消點垃圾食物和活在當下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