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自己系列 】– Big Five 之盡責性(下) 2

【了解自己系列 】– Big Five 之盡責性(下)

2 6 月, 2021 in 未分類

Anthony @ 樹洞特約作者

盡責性是什麼?

說完歷史,我們可以將焦點轉移到本章的下部分——盡責性。Costa 和 McCrae 理解盡責性為我們普遍履行責任的傾向(1995)。這裡說的責任較我們一般理解廣,它不單單指對他人或者事件上負的責任,而更加指對自己和社會的期望而負的責任 [1]。與Big Five中其他性格特徵一樣,盡責性也有不同的子範疇(sub-category),接下來讓我簡單介紹他們。

能力感(Competence)

能力感是指我們對自身的技能、本領和效率的評價,與Albert Bandura 提出的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甚為相似,和自尊心(self-esteem)也有莫大的關聯 [2]。能力感高的人認為自己能夠應付生活上大大小小的挑戰,他們一般會積極思考,並且十分願意運用自身的技能和知識。相反,能力感低的人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為人也較自發(spontaneous)和隨機。然而,他們的優點就是應變能力高,而思維直截了當的特徵亦令他們能夠直接留意到事情的利弊。

義務感(Dutifulness)

盡責性的英文「conscientiousness」來自「conscience」,翻譯到中文大是「良知」,而義務感指的就是人有多大程度跟從良知和規範而行。義務感高的人通常信守承諾,而且嚴謹跟從自己的道德原則。他們會盡力做好每件事情,但正正因為他們太盡力,導致他們有時會過度承諾(overcommit)和會在細節上糾纏。另一方面,義務感較低的人會彈性跟從規條和實踐承諾。他們可能會給人一種不可靠的形象,但其實不拘小節的特質能為他們省下很多時間。同時,他們訂立的目標有時較符合現實[2]。

盡責性高的人有時會過度承諾
【了解自己系列 】– Big Five 之盡責性(下) 4

追求成就性(Achievement-striving)

顧名思義,追求成就性就是指人對成就的渴求。那些「OT當飯食」、Office當家住的工作狂就是典型追求成就性極高的人。野心勃勃的他們在事業或者學業上有著無比的幹勁和動力,好像人生每一分每一秒都向著目標邁進。但對他們而言,追求成就的代價就是家人和摯友的關係,已比其他人更容易過勞(burnout)。相反,追求成就感低的人沒有明確的生涯規劃,也不會努力追求功名。雖然他們未必碩果累累,但他們變相更願意投放時間維繫關係,令他們有健康的社交生活。

其他

除了上述三項,盡責性的組成其實還包含其他三個範疇,他們分別是自律性(self-disciplne)、秩序性(order)和熟思性(deliberation)。有關他們的詳細解釋,可參考DeYoung, Quilty, & Peterson (2007)[3]。

盡責性和拖延症

有研究發現盡責性和拖延症(procrastination)有著莫大的關係。Dewitte & Schouwenburg (2002)[4] 的研究結果就發現盡責性和拖延症有著甚強的負相關(r = -.69)。換句話說,可能因為自律性、追求成就性和義務感等子範疇影響,盡責性越高的人就越不會展示拖延症。

盡責性和事業成就有什麼關係?

說到這裡,可能讀者已經有答案。研究發現盡責性能準確地預測到一個人長遠而言的成就,在職場上甚至比起智商(IQ)更重要 [5]。高盡責性的人的平均薪水較常人高、工作表現較佳 [6],而且他們更滿意自己的工作 [7]。由此看來,盡責性所驅使的行為可能比起所謂天賦更能影響一個人的事業成就。

結語

作為 Big Five理論中五大性格特質的一員,盡責性嘗試展現我們履行責任的傾向。就如上文所說,盡責性與學業和事業上的成功有著很大的關係。但其實除此之外,盡責性與人的心身健康息息相關。記得在大學的性格心理學課中,教授就說過增加自己的盡責性是我們對自己長遠而言最好的投資,沒有之一。筆者十分推介有興趣的讀者嘗試閱讀有關的學術文獻。

如果讀完這篇文章後你仍然對人充滿好奇心,想必讀者們會對樹洞香港的了解自己,探索自我: 心理學必修課感到興趣。這課程會會運用心理學提升動機、設定目標,令你成爲一個更了解自己,忠於自己的人。

參考

[1] Digman, J. M., & Takemoto-Chock, N. K. (1981). Factors In The Natural Language Of Personality: Re-Analysis, Comparis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Six Major Studies.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16(2), 149–170. https://doi.org/10.1207/s15327906mbr1602_2 

[2] Costa, P. T., McCrae, R. R., & Dye, D. A. (1991). Facet Scales for Agreeableness and Conscientiousness: A Revision of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2(9), 887–898. https://doi.org/10.1016/0191-8869(91)90177-d 

[3] DeYoung, C. G., Quilty, L. C., & Peterson, J. B. (2007). Between facets and domains: 10 aspects of the Big Fiv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3(5), 880–896. https://doi.org/10.1037/0022-3514.93.5.880 

[4] Dewitte, S., & Schouwenburg, H. C. (2002). Procrastination, temptations, and incentives: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present and the future in procrastinators and the punctual.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6(6), 469–489. https://doi.org/10.1002/per.461 

[5] Judge, T. A., Heller, D., & Mount, M. K. (2002).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job satisfaction: A meta-analysi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87(3), 530–541. https://doi.org/10.1037/0021-9010.87.3.530 

[6] Dudley, N. M., Orvis, K. A., Lebiecki, J. E., & Cortina, J. M. (2006). A meta-analytic investigation of conscientiousness in the prediction of job performance: Examining the intercorrelations and the incremental validity of narrow trai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91(1), 40–57. https://doi.org/10.1037/0021-9010.91.1.40 
[7] Judge, T. A., Higgins, C. A., Thoresen, C. J., & Barrick, M. R. (1999). The Bo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general mental abilities, and career success across the lifespan. Personnel Psychology, 52(3), 621–652. https://doi.org/10.1111/j.1744-6570.1999.tb00174.x

我們的服務

課程

課程

深入淺出的心理學線上及實體課程,提升自我。

MindForest App

MindForest App

運用心理學與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助你面對生活的每一刻挑戰。

社群活動

社群活動

一系列的社群活動,凝聚不甘原地踏步,嚮往結伴成長的你。

企業培訓

全面的人才培訓與發展方案,為你締造長遠的企業發展。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

全面及實證的心理治療及輔導服務,疏導情緒。

ForestGuide 諮詢

ForestGuide 諮詢

一對一諮詢服務助你描繪人生藍圖,找到前進的力量與方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