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唔對得住手足?」從社運角度看情緒勒索 2

「你對唔對得住手足?」從社運角度看情緒勒索

15 6 月, 2020 in 社會時事, 心理學

玥瀛@樹洞特約作者

「你對唔對得住手足?」相信很多讀者也會在不同的平台看過這條留言,甚至是親耳聽過這句說話。每當有手足拒絕參與某些抗爭活動時,總有人暗暗地道出這一句,原意是希望大家不要忘記犧牲了或被捕的手足,希望大家不要放棄抗爭,希望大家堅持下去。不過你有想過這一句說話很有可能構成情緒勒索呢?

情緒勒索

情緒勒索通常是建立於一段親密的關係(可以是親人、伴侶或是要好的朋友)上。情緒勒索者會(亦可能不自覺地)利用一段關係中的恐懼(Fear)、義務(Obligation)及罪惡感(Guilt),去令被勒索者去遵從他們的想法。在一段親密的關係中,被勒索者可能十分希望在這段關係中得到認同和愛。當勒索者希望被勒索者達到某些期望或目的時,便有可能以收走對被勒索者的認同、關懷和愛令他們懼怕失去,或者令被勒索者覺得自己有義務去達到勒索者的期望,並會因為達不到期望而感到內疚。在這過程被勒索者會因為恐懼、義務及罪惡感而降低了自己的判斷能力,思緒亦會感到模糊。當然,情感勒索不是只有一方進行勒索便能成事,被勒索者也有責任去增加自己的安全感,避免自己受到勒索。

筆者認識一個朋友,她從小到大也很想從事芭蕾舞專業,因此中六的時候便瞞著父母去考演藝學院,而她也成功地得到offer,不過當她父母知道她同時也考上了三大神科的時候便一致反對她進演藝學院。那時候她媽媽哭著對她說:「我們兩老供養你這麼辛苦,你怎麼可以這樣不孝?如果你入了演藝學院,將來誰來供養我們?若你執意選擇去跳舞,那你就不要認我們作父母!」而這一句便是很典型的情緒勒索。利用斷絕母女關係去要脅她違背自己的意願,亦把有可能不能供養父母的義務去令她內疚,因而去改變她的決定。最後她跟隨了父母的意願入讀神科,卻每天後悔當初沒有堅持自己的決定,這樣是好的結果嗎?

社運也可以情緒勒索?

你可能會想,情緒勒索時建立於一段親密的關係上,那麼可以套用於社會運動嗎?在筆者的角度來說,是可以的。社運至今已發生超過一年,手足們儘管在抗爭時都蒙著臉,隱姓埋名,但也一起走過槍林彈雨的街頭,是出生入死過的手足。亦因為誰也不知道在你身邊並肩撐傘擋子彈的人是誰,因此當網絡上出現類似「你對唔對得住手足?」的留言時,我們很容易便會把留言者當成是自己出生入死過的好戰友,便容易受到他們的情緒勒索。

至於「你對唔對得住手足」的這說話是否構成情緒勒索,我們亦可以從這句說話有否利用了關係中的恐懼、義務及罪惡感去斷定。大家稱彼此為手足,也希望自己是一個合格的手足,能得到其他手足的認可。在這場運動,每個人的犧牲和貢獻與成果基本上完全不合符比例,因此大家很容易覺得自己做得不夠。這個時候當身邊有同路人或是在網路上看見有手足說類似留言時便很容易感到恐慌。儘管自己是做了全方位的考慮才決定不參與某一個抗爭活動,但亦可能因為覺得自己不去便會怕自己得不到其他手足的認同,而質疑自己的決定。

對於義務及罪惡感的元素在這類說話中更為明顯。這句背後的含義便是認為手足有義務去參與每一場運動,「對唔對得住」更是針對關係中的罪惡感。就算你平衡過風險或者成本效益而選擇不參與,亦會有機會因為覺得「對唔住」其他手足而感到內疚;覺得自己對不起那些現在在羈留所或在監獄的手足,因而覺得自己有義務去一些原本認為不應該去的抗爭活動。

和你抗爭,我很愉快

這一場仗,香港人打了一年,每一個香港人在心中也有每位手足的地位。當然抗爭不是求快樂,但也不要以情緒勒索而令手足的負擔更大。若手足因為被情緒勒索而參與某抗爭活動,最後卻被捕,這是大家願見的結果嗎?手足之間,貴乎尊重;抗爭之重,在於思考。在這場運動,如果我們也能保持理性尊重同路人,我們的力量將會更大。不要過分要求手足參與每一個活動,因為參與抗爭是需要思考當中的成效與個人風險。不要盲目落場,每一個手足的生命也非常重要。也許我們在短時間內未必可以勝利,在這段時間我們更應保持好心態,只要盡力了,便不用過於苛責自己,亦不要因為其他人的說話動搖自己理性思考過的判斷。

香港人,一起繼續反抗。

在時代活好。我們為有所追尋的你設立 MindForest 社群,助你鞏固自身、刺激思考、遇強愈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