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 又藍剔喇⋯⋯」
世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眼睜睜看著你傳給曖昧對象 (甚或伴侶) 的信息藍剔,然後,就再沒有然後。懸著一顆心,忐忑不安的你是否曾不下千次想過:為甚麼?
已讀不回的心態
雖然大家不會宣之於口,但實情是我們對不同的人或事都有優先順序 (Priority)。對於我們覺得較重要的人或事,我們會選擇優先處理;反之,那些相對非關緊要的事就會被晾到一旁。當然,作為受過教育的良好公民,為了維持大家友好的關係,實在不會直接跟對方說:「你在我的優先順序榜單上排名有些靠後,所以不好意思囉!等我真的真的很有空再回你吧。」
你沒有你想像(或期望)般重要
最教人傷心的點莫過於此。你清楚明白作為一個成人,大家都有各自的優先順序,而你被已讀不回的原因就是你與你的對象於優先順序上的不平衡。簡單來說就是比起你的對象,你較在意對方。
有一些關於親密關係的研究指出,回應程度 (Responsiveness) 對於親密關係有著很大的影響。這裡提及的親密關係泛指愛情、友情、及家人的關係。我們對這些人,尤其是伴侶,都帶有很大的期望,期望他們可以及時回應我們情緒上的需要。試想想,當你最需要援助的時候,對方未能提供即時回應,安撫你的情緒;過了好一些時間後,你已經漸漸平復,不再那麼激動,那時候便會產生一種疏離感。長此下去的話,親密關係亦變得難以維持。
其實回覆信息的時間長短並無任何固定標準,畢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並不像商業世界一樣,每項任務都設有績效指標。所以,當你覺得被對方忽略的時候,大部分時候都是因為他未能符合你心目中的既定標準。但是,即便你在對方的心目中舉足輕重,現實中我們都得應付工作、陪伴家人或朋友,未必可以時時刻刻「秒回」你的信息。
哪三類人較容易覺得對方已讀不回?
根據台灣大學未發佈的一份研究手稿,以下三類人特別容易覺得對方已讀不回
1/ 單身者
(利申:無歧視成份。) 作為渴望覓得伴侶的單身者確實對對象的信息回覆時間長短更為敏感。
2/ 情緒穩定度低
情緒容易被牽動的人,會較難抱持客觀立場地解讀別人的行為。比如說:對方因為工作忙碌而未能及時 (在你希望的限定時間內) 回覆你的信息,在這類人的眼中都會較易被曲解成為一些較負面的信號,覺得對方不夠重視自己。
3/ 焦慮型依戀者
不同的依戀類型代表著自己與他人形成關係的方式。焦慮型依戀者普遍較為緊張,他們非常需要對方,但另一邊廂則認為對方不太需要自己。所以他們傾向將未獲得肯定的訊號視為拒絕,從而覺得自己總是被拒絕而感到沮喪。
被已讀不回為甚麼總是教人如此受傷呢?
總括而言,就是因為這種行為在受者的角度來說是一種拒絕的訊號。不但未能與對方的關係更進一步,更甚的是對方明示想將彼此的關係降溫。而人遭到拒絕,特別是社交上的拒絕 (social rejection) 的時候,所受到的刺激是與物理上受傷的大同小異。而最為難受的當然是因為這些拒絕的訊號是由你著緊的人所發出的,要是對你而言無關痛癢的人,你也不會花心神在他們身上吧!
被已讀不回的對策
萬一你真是被已讀不回的話,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已讀不回真的帶有拒絕意味嗎?
如上述提到,可能對方只是忙於公事,又或其他原因未能及時回覆;甚或對方根本不太喜歡以信息作為溝通渠道。所以,已讀不回真的是一種拒絕手法,或是你將之闡釋如此?
假若真的帶有拒絕意味,可以思考一下:
能否改變現狀?
1/ 關係戶口
假設一位男士追求一位女士,女方總是擺出不太感興趣的姿態;這個情況有可能是因為男方一開始把女方放得太高,將她奉若女神,一舉一動都能牽動他的情緒;但男方在女方心目中卻不是享有同等地位。
其實關係不是常數,每分每刻都會有變動。借用企業大師Stephen Covey 其中一個例子,每一段關係都是一個銀行戶口:你必須先存款,往後才有機會在這個戶口取得回報。
那麼怎樣「存款」到關係上呢?
最基本的做法就是為對方提供情緒上的支援。用心聆聽對方,亦要適時作出回應。不然只有一方一味地講,另一方全盤接收的話,這個戶口根本沒辦法正常運作。網路上流傳著一些惡搞的說法:「不要社交,只要性交」,這樣的操作儼如在一個完全沒有存款的戶口提取回報 – 你永遠不會成功!
2/ 向對方坦承你的感受
若然你們的關係已經穩定,不妨坦白地向對方說明你的感受,亦可以在深度對話中得知對方已讀不回的原因:到底是公事纏身,還是互相鬥鬥氣,鬧彆扭呢?而且,每個人對於回應時間的標準和需要各有不同,有些人可能會期望對方能夠迅速回應,又或是他們不介意對方的回應時間較長。坦承自己的感受,了解對方的需要,才可以進一步討論如何改變現狀。
若然現狀無法被改變,你能否接受它?
接受是指接受被拒絕的事實,同時全盤接受自己因為被拒絕而感到悲傷。有些人比較好強,不允許自己傷心,但強行控制自己的情緒,是一種對自己的拒絕。反之,接受自己可以為一些事而傷心才是善待自己 (Self Compassion) 的表現。
另一角度而言,我們要學會接受人類的視野是狹窄的。這裡指的狹窄並非生理學上,而是思維上,就像是我們無時無刻都透過一個望遠鏡集中地看著一點。過度集中於某事或某人大多會換來失望,因為世事或別人從來都不在我們的掌控之中。
打個譬如,如果你是一個熱愛籃球的男生,夢想是成為你的偶像高比拜仁 (Kobe Bryant) 一樣稱霸籃球界,可是你的身高只有150厘米。在先天條件限制下,若然你仍然執著於這個夢想,就注定只會換來失望,因為你無論如何都不能改變這個事實。但是即使你再熱愛籃球也好,人生仍然有很多其他目標值得追逐的。
建立人際關係或尋覓伴侶亦是同樣道理,當我們為某個對象著迷時,只會看到他的好,而你的所有注意力都只會放在他一個人身上;但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或者當你對那個人已經不再著迷的話,當你回頭看那段經歷,其實也不是甚麼一回事。道理就如剛剛失戀的朋友,往往哭得死去活來,肝腸寸斷,覺得自己以後都會深陷於這個低潮之中再也快樂不起來。但當事過境遷後,往往就能一笑置之。
被已讀不回的潛台詞是未必能夠成功建立關係,或對方想以較溫和的方式拒絕建立關係。如果不能改變的話,或許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如何接受這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