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相處總少不免會有摩擦,如未能好好處理,隨時會令關係出現裂痕。沙維雅女士 (Virginia Satir) 提出需兼顧「自我、他人和情境」才能達至一致性溝通。不壓抑自己,亦不委屈他人,更不漠視客觀環境。
冰山理論
冰山理論比喻人類的外在行為就如顯露在水平面上,看得見的部分只是整個冰山一角,而大部分隱藏於水平面下則代表人類內在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及自我。我們在與人溝通時,有時連自己冰山底下的內在都毫無覺察,情緒久久被壓抑而不自知。
沙維雅 – 冰山下的感受、期待和觀點
生活例子
女兒是一個自由工作者,她的收入長期不穩定,每一次跟家人食飯她也會超級大壓力,這天又來到了….
母親:「好心妳正正經經搵份工啦,咁大個人仲掛住玩,家用都已經唔洗妳俾啦,妳夠唔夠洗架?」
女兒:「我哋食飯啦…係呢,最近嫲嫲點?」
假如女兒不了解自己的冰山…
例子中母親一提到工作,女兒便迴避問題,雖然她感到憤怒和委屈,但她把自己的感受隱藏起來。避開話題後,雖然母女之間的相處看似和平,但女兒和母親的心結仍未解開。長遠而言,女兒可能因長期壓抑情緒而形成壓力。母女之間也可能產生更多的誤解,雙方逐漸產生距離感,關係甚至變得疏遠。
面對人際衝突時,不妨試想一下…
1. 感受:你當刻有什麼感受?
2. 期待:有什麼無法滿足的期望引致你這些感受出現?
3. 觀點:你對期望背後抱持什麼觀點和看法?
例子中女兒跟母親對話後,女兒感到【1. 委屈和慣怒】,
這是因為她期望【2. 得到家人的支持和肯定,她想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不頂撞父母】,但她未能做到她理想的處理方式。
她背後抱持的觀點是【3. 子女必須孝順父母,頂撞父母即是不孝順,以及家人應無條件支持她】。
女兒了解自己冰山後,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
情況一:直接向家人表達不同的意見
– 連結他人的冰山底層 (表達理解母親的擔心)
– 坦誠說出自己所重視的事(職業選擇的看法、家人的支持)
– 運用非暴力溝通(邀請家人回應)
- 女兒可能會說:「我知道你擔心我工作唔穩定,想我生活過得好啲… 但係而家嘅工作令我好滿足、好開心,而呢樣係我最重視嘅工作條件。我好重視你嘅意見,可唔可以講吓你有咩顧慮?」
情況二:避免衝擊又不會委屈自己
女兒知道直接表達會引發衝突,但考慮到家庭和氣,她才選擇這種應對方式。女兒了解雙方需要後,明白當中的差異未必能即時以溝通解決,於是她調節自己的期待,為自己的感受負責而不再感到委屈和憤怒。
在關係中的孤獨感
與人相處時的誤會與衝突常會誘發一種「你都不了解我」的孤獨感。為了讓一切 「如常」,我們唯有忽視這些人際衝突所帶來的挫敗感,轉移專注力在其他事情上。可是,你之所以感到煩躁、委屈,不正正是因為你在乎嗎?
我們不用盲目調整自己配合他人。好好感受自己,認清在關係中的需求,才能活得更輕鬆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