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最近為防武漢肺炎的疫症疲於奔命,四出搜購防疫產品。在混亂、資訊量爆炸的時期都會充斥著一些奇怪的流言蜚語:之前的盲搶鹽、板藍根、以至近期的雙黃蓮等等⋯⋯這些稍具批判思考能力便能察覺不對路的資訊。
病毒有靈性?
最近,有些怪力亂神的論述四處流傳。
例如:病毒具有靈性,可以跟它們溝通;只要照顧好心理健康,身體便會強健,可以抵抗病毒入侵⋯⋯等等的誇張的論述。其背後的根據是「萬法由心生」,即是心理狀態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只要搞好心理狀態,才是處理身體毛病的不二法門。
作為一個心理學團體,樹洞團隊有責任向大家提供相關資料,好讓大家判斷事實、明辨是非。
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以下為大家介紹兩個由現代心理學所提出,關於心理狀態與身體健康的理論。學術研究指出,兩者之間具有一定程度的關係,但不是絕對。
安慰劑/偽藥效應 (Placebo Effect)
一個十分著名,由心理影響生理的理論:為患者提供一顆完全沒有治療功效的「藥」,例如葡萄糖丸,給一位患有感冒的病人。患者服用後仍然會感覺病徵開始減退,原因是他認為自己服用的「藥」有效。
現代的藥物研究為了證明試驗中的藥劑確實具有治療效用,會進行隨機控制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這是一種類似盲測 (Blind Testing) 的操作。參與研究者會被告知他們服用的都是試驗中的藥物,但其實他們被分為兩批:一批服用安慰劑;另一批則服用試驗中的藥物。只有服用真藥物的一批的效果明顯比服用安慰劑高的情況下,該藥物才會被認定為有效。
身心症 (Psychosomatic Disorder)
身心症的患者的身體會出現病徵,多數為胃部不適,但當醫生為患者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時,卻發現一切正常,完全找不到身體或器官的任何異常。
最後這些患者被轉介至精神科或心理服務相關的部門作詳細檢查,然後發現原來那些身體上的病徵都是源於心理上的鬱結。當這些患者得到適當的輔助或治療後,鬱結得以解開,生理上的病徵就消失了。
生理問題或身體毛病源自於心病?
那麼,我們又是否可以完全將身體上的毛病歸咎於心理上的問題呢?
請不要忘記,現今人類世界仍然存在不少遺傳病。這些與生俱來便要承受病痛的人並無任何過失,亦不可能於嬰孩時期便有心理創傷或鬱結。令他們得病的,只是異常的基因排列或缺陷。
反之,很多遭逢厄運,甚或被認定為心腸歹毒的人還是很健康!

念力治療武漢肺炎?
以上提及的兩個理論都證明了心理和生理健康是有連結的。
但又是否代表單靠保持心理健康就能抵禦所有疾病?
在1992 年一份關於心理治療會否幫忙提升免疫力的研究指出,心理健康確實有助於免疫力的提升,但是不等於有即時健康改善。所以,正能量或念力是否具有如此強大的抗疫甚或治療的效果,相信聰明的讀者自有分曉。
心理與生理健康
根據以上的論述,相信讀者們已經了解到兩者是有一定程度的關聯,但不是絕對的。當然,維持正面的思想,做些令自己心情愉快的事,例如:與好友見面;進食健康美味的食物;充足的睡眠等,絕對有助提升自身的免疫力。
但必須謹記:我們當下面對的是武漢肺炎,一種全新而又暫時未有疫苗或確實療法的病毒。我們必須採取積極有效的防疫措施:戴口罩、勤洗手、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善用消毒用品清潔家居等等。
資訊爆炸 明辨真偽
最後,樹洞團隊希望大家抱有批判性思維。已非黑即白的角度看待事情永遠是最容易的。
但請保持冷靜,給自己一點時間去思考這些資訊是否合乎邏輯。並不是每一個人,甚或有官職在身的人都有基本的科學知識(scientific legitimacy)。君不見堂堂立法會議員竟然提出用100度熱水蒸口罩以作重用⋯⋯相信樹洞的讀者必定不會墮進此等低級的圈套。
祝各位身體健康,好人一生平安!

[會員活動] 周冠威說周冠威 (26/7/2025)
[會員聚會] Board Game Day (2025/12/27)
正向心理學:擁抱自我,重拾人生主導權 (2026/1/23開課,逢星期五)
靜觀導師課程 (心理學基礎) (2026年8月13日開課,星期四晚)
心理輔導學派入門全修計劃 - 22/12 (一) 開課
接納與同理心的力量:慈愛聚焦治療 (CFT) (8月1日開課,逢星期五)
【單人】走進關係治療室:從輔導角度探索親密關係(12月2日開課)
從原生家庭認識自己:沙維雅家庭治療模式初探 (8月13日開課,逢星期三)
靜觀基礎課程 (2026年1月28日開課,星期三晚)
電影的心理力量:瘋狂人物紀錄片賞析 (2026年1月8日開課)
靜觀基礎課程 MFC (2026年1月) + 靜觀導師(心理學基礎)認證課程 PsyMIC (2026年8月)
教練式領導入門課程 (5月14日開課,星期三晚)
A班:公開演講技巧課程(1月13日開課,逢星期二)(Dream Impact 荔枝角)
人本主義 (PCT) 心理輔導入門課程 (2/2/2026,逢星期一晚)
情緒取向治療 (EFT) 基礎課程 (1月13日開課,逢星期二)
[會員活動] 自我探索:初嘗茶葉創作
認知行為治療(CBT)基礎課程 (3月13日開課,逢星期五晚)
正向思維模式與壓力管理課程 (1月9日開課,逢星期四)
[會員活動] 催眠治療工作坊《探索未來願景》 (20/12/2025)
心理輔導入門課程:技巧與實踐(12月5日開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