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讓你心想事成?不可不知背後的危險

12 3 月, 2019 in 偽科學

Peter Chan

甚麼是吸引力法則?

吸引力法則(The Law of Attraction)[1],好像是眾多「心靈雞湯」中頗爲熱門的理論。源自《秘密》一書,其內容主張整個宇宙和自己的心靈有種連結,當心念的力量夠強,就能影響所謂的「宇宙頻率」吸引你想要的任何事物。所以只要信念夠強,無事不可成。而人生所有失敗,包括天災倫常慘劇,其實都是自己吸引的。吸引力法則其實是個偽科學理論,但我認為吸引力法則之所以風行,是因爲吸引力法則部份理論的確有心理學基礎,例如信念確且和個人成功息息相關。下文分兩部份:我會先簡介和吸引力法則相關的心理學理論,包括安慰劑效應(Placebo Effect)和自我現實預言(Self- Fulfilling Prohency)。其後我會介紹公正世界理論(Just World Theory)並以此分析吸引力法則背後的核心思想,顯示吸引力法則實質上是一個非常自私而且脫離現實的理論。吸引力法則實在配不上「心靈雞湯」的名號,頂多叫「心靈棒棒糖」好了,吃的時候或許有點快感,可是長遠對心靈健康必定有害無益。

無端扯上宇宙物理、誇大現實嘩眾取寵

偽科學(Pseudoscience)的其中一個特徵,就是胡亂使用毫不相干的科學詞彙包裝理論,誇大其可靠性,比如說「頻率」一類。對宇宙很多物理現象都牽涉頻率,腦部的運作也有所謂腦波。可是為何腦波的頻率會影響整個宇宙的頻率呢?這點吸引力法則之流並無法作出合理的解釋。況且,認為整個宇宙會圍繞着自己的心靈而轉,不但缺乏科學根據,更加是非常自我中心的態度。

當然吸引力法則其中一個危險之處,是因為在現象上的而且確有些正確的地方。比如說醫學、心理學上有所謂安慰劑效應。就是當病人服食以為是藥物的藥丸(實際上多是葡萄糖),會對病情有所幫助,無論是心理病或身體的疾病,這點已經廣受科學界的支持。或者有所謂的自我現實預言,比如說某人認為自己對異性吸引力很低,自然追求女生就很容易失敗,因為自己的信念會表形緒於外,旁人容易察覺他的自卑,就自然容易失敗。

自己的信念會影響結果,不但是生活智慧,更是心理學研究的課題。對自己的信念行為負責,是一種成熟積極的人生態度。如果撇開偽科學的問題,吸引力法則鼓勵自己對自己的信念負責又有何問題呢?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信念影響結果有其程度以及限制。如上文追求女生,以致人生、學業成就、家庭生活的確很取決於個人的信念與態度,抱有不同的信念會導致不同的成果。可是這個程度是有其限制的,比如說癌症病人不會單靠天真一味相信「會治好的」,癌症就真的不藥而愈(當然,樂觀地看待病情多數對病情有幫助)。當反對吸引力法則的人已反例挑戰所謂「法則」,例如有病人很相信自己會痊愈卻死於癌症,他們就會搬出:「其實他死了,是因爲他不夠相信自己會治好。」怎麼知道他不夠相信呢?沒有。就是他死了這個事實證明他不夠相信。這是循環論證(Circular Argument),看似合理,實質荒謬。

自我中心過猶不及、缺乏同理冷血無情

「不要關注貧窮、不要做慈善工作。因為慈善工作只會創造出更多慘況,而不會解決問題」– Wallace Wattles 其中一位吸引力法則創辦人
「只把注意力放在富人上,對窮人視而不見吧」– Rhonda Byrne《秘密》一書作者

只要想想世界首富 Bill Gates,就可以知道成功不必要信吸引力法則的狗屁胡言。更加極端版本的吸引力法則,會將責任全盤歸咎受害者(Blame the Victim)。例如某人被強姦,是因為他的信念吸引宇宙強姦她;某人生於戰亂饑荒的年代,是因為他吸引宇宙把他投擲到這個年代。基於上述的原因,這個說法固然站不住腳,更反映吸引力法則如何荼毒人心。

最極端版本的吸引力法則信徒,相信你遭遇任何不幸都是自找的,故之而言就冇任何同情的餘地。這種心態和心理學家 Melvin Lerner 提出的公正世界理論相當類似,公正世界理論是一種認知謬誤(Cognitive Bias),意指一種認為世界必定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態度,繼而推測所有受害者都必定是作了惡事。當然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公正世界理論的信徒大多自身遭遇不幸時,又會暫時放棄這個信念,歸咎環境。

通常徹底相信(定義:任何人的遭遇都完全、100% 是他自己的責任)吸引力法則的人心理都非常虛弱,因為他們無法忍受世界很多事都不由人的現實,吸引力法則給予了他們控制的錯覺,並藉此保護他們的弱小心靈。例如如果某信徒遭遇不幸時,他可以安慰自己:「噢!只要信念再強一點,下次就不會這樣了。」

邁向積極現實的人生觀

雖然吸引力法則有很多問題,但其提倡的積極、主權在自己的世界觀的確對很多人而言有價值。只是中庸之道最為重要,現實是:有部份東西自己可以控制,有部份東西則不能。認為自己什麼也控制不了,不但脫離現實,更會導致意志消沉;以為自己什麼也可以控制,則導致歇斯底里的亢奮,同是脫離現實。「盡人事,聽天命」方爲理性合宜的人生態度,當然,什麼是「人事」什麼是「天命」則需要人生智慧判斷。我也在掌握的過程當中,然而就這個議題有兩本書可以推介:第一本是管理學的經典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的第一章 “Be Proactive”;第二本是介紹古希臘哲學How to be a Stoic 。兩本書縱橫古今,互映生輝,對處世之道,什有助益。

1 頭盔:本文只針對最極端版本的吸引力法則,意指任何人遭遇的一切,完全、別無例外是由他的信念導致。

我們的服務

課程

課程

深入淺出的心理學線上及實體課程,提升自我。

MindForest App

MindForest App

運用心理學與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助你面對生活的每一刻挑戰。

社群活動

社群活動

一系列的社群活動,凝聚不甘原地踏步,嚮往結伴成長的你。

企業培訓

全面的人才培訓與發展方案,為你締造長遠的企業發展。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

全面及實證的心理治療及輔導服務,疏導情緒。

ForestGuide 諮詢

ForestGuide 諮詢

一對一諮詢服務助你描繪人生藍圖,找到前進的力量與方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