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謀論是什麼?簡析陰謀論者的心理狀態 2

陰謀論是什麼?簡析陰謀論者的心理狀態

8 5 月, 2021 in 偽科學

Anthony @ 樹洞特約作者

二〇〇一年九月十一日早上八時四十六分,一架原定飛往洛杉磯的美航客機撞向位於紐約曼哈頓的世界貿易中心北座大樓。十七分鐘後,另一架聯合航空客機撞向世貿中心南座大樓。兩座大廈最後因為航空煤油所致的大火軟化了大廈鋼筋支架而雙雙坍塌。

連同撞向五角大樓的美航客機和墜毀的聯合航空客機和倒塌的雙子大廈等,這場被稱為美國現代史上最血腥的恐怖襲擊造成了近三千人喪生,六千人失蹤,以及一千多人失蹤或遺體無法辨認(Plummer, 2019)。

經濟損失不計其數,更觸發了至今長達十九年的阿富汗戰爭。對許多美國人而言,九一一恐襲毫無疑問是一場在混亂中上演的慘劇,其影響之深遠難以想像。或者也因為這個原因,有人認為事件的起因並非如此簡單。民間流傳有關的陰謀論油然而生,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九一一恐襲是美國政府一手策劃的——借國民死傷和反恐之名發起戰爭,實行霸權計劃。

陰謀論的種類

雪城大學的教授邁克爾.巴爾昆(Micheal Barkun, 2003)認為陰謀論可根據其覆蓋的範圍而歸納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與個別事件直接有關的陰謀論(event conspiracy theories),九一一事件、甘迺迪遇害和前非洲總統曼德拉在獄中離世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第二類是體制性的陰謀論(systemic conspiracy theories),所指的是涉及某組織透過推動社會、經濟和政治事件意圖支配全世界。屬於此類的陰謀論有光明會(the Illuminati)和共濟會(the Freemasonry)。

第三種則是超陰謀論(superconsipiracy theories),由多個體制性陰謀論連結而成的一套理論,也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整體世界觀。

陰謀論的特性一:推論過分簡化

綜觀歷史上多個廣為人知的陰謀論,有三個尤其鮮明的特質。第一個就是支撐陰謀論的論證過程多數被過分簡化,就例如地平說學會所指出有關碟形地球的證據,他們留意到測量師和建築師即使在設計鐵路和橋樑時從來不考慮地球曲率,從此便視之為地球終究是平面的證據,否則這些建築物根本不可能建成。

顯然,這種推論是錯漏百出的。地球的曲率對於相對上小型的建築物來說影響不大,而事實上工程師在設計大型建築物時卻的確會考慮地球曲率,例如長達1300米的紐約韋拉札諾海峽大橋(Verrazzano-Narrows Bridge)的兩座橋塔在塔頂距離就比塔底的距離長41.28毫米。差距看上去很小,但這多出來的4厘米為該橋帶來必要的結構穩定性(Owen, n.d.)。

陰謀論的特性二:封閉信念系統

然而,即使某個學說看似條理分明,我們亦應當小心。陰謀論一般涉及不可證偽(unfalsifiable)的封閉信念系統(closed belief system)——此為特質二。封閉信念系統與一般信念系統一樣,都是由個別信念組合而成,用於理解世界的理論。

但是,它「封閉」在於它被精心設計到能自圓其說——亦即是說封閉信念系統內有一些個別信念能令該系統對反面證據免疫,任何批評挑戰一律不受理。這相對於能用實驗測試並否定的開放信念系統(open belief system)。

封閉信念系統的例子有如一個自詡經驗老到的法師跟你說屋裡有一隻鬼,你會相信他嗎?你可以選擇向法師求證:它是男是女?它是長甚麼樣子的?我能與它溝通嗎?法師笑了笑,然後跟你說:「這隻鬼厲害了,它無形、無聲、無色、無嗅,恐怕連我都不能接觸它!」

這個「屋內有鬼」的主張無論如何都總能自圓其說,因為法師根本沒有提出可行的方法去驗證鬼存在與否。封閉意指這個封閉信念和我們的經驗世界(Empirical World)是完全脫節的,這些主張只是自成一閣地自圓其說,和我們現實的經歷毫無交集。

從科學的角度,法師的一番話缺乏了可證偽性(Falsifiability)。英國哲學家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主張的證偽主義(Falisficationism)就指出所有科學的假說必須具備可證偽性,即該假說在邏輯上必須容許有反例的存在(1959)。這種科研哲學鼓勵科學家用實驗方式尋求有關某一假說的反例,使得科學理論有進步的空間,不斷完善我們對世界的認知。然而,法師的假說就正正是違反了可證僞性這個要求。你沒辦法測試法師所言是真是假,畢竟這隻鬼的不能被察覺的特性令它在任何情況下——包括連法師辦完儀式後——都有存在的可能。同樣地,陰謀論通常都不具備可證僞性。彷彿所有反面證據也能毫無疑問地被陰謀論反駁,甚至成為支持陰謀論的證據。

兒童書系列「貝倫斯坦熊」(the Berenstain Bears)的陰謀論便是一例。即使書籍系列由一九六二年創立以來已經選用Berenst-A-in的寫法,仍然有不少人堅稱貝倫斯坦熊的正確寫法是Berenst-E-in。

有趣的是,心理學家和陰謀論支持者對這個現象的切入點非常不同:前者以集體錯誤記憶解釋,後者則以平行時空交錯為解釋。但試想想,要證明你過去的人生並沒有經歷過時空交錯其實是非常困難的。所有你引用的證據,包括有關的回憶和物件,也能被陰謀論支持者解釋成時空交錯的產物。然則,類似的陰謀論就是不可證偽,不符合Karl Popper提出科學理論需具備可證偽性的門檻。

陰謀論的特性三:巨大的幕後黑手

另一個陰謀論常見的基礎信念,是斷定一個難以觸摸且極具影響力的幕後黑手正操控世界的進程,而該陰謀家已滲透於社會各行各業,操控著上至名人政客、下至草根階層——此為特質三。這種信念與特質二的功能類同,就是用於為理論提供完整性。然而,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其伴隨的無力感。

因為涉及的組織極具社會、政治和經濟影響力,所以描繪陰謀論支持者為一群被動且受剝削的人,任何掙扎也是枉然的。有一陰謀論指羅斯柴爾特家族(the Rothschild Family)為了為基建項目覓地,用太空雷射槍引發了二〇二〇年加州大火——與新聞報導中將大火歸因於Gender Reveal Party[1]的版本大相逕庭。這據說就是羅斯柴爾特家族透過旗下報社和買通的政要作祟,蓋著普羅大眾的耳目。即使你發現了真相,家族的人亦有辦法令你閉嘴。


[1] 新生父母向朋友公佈嬰兒性別的派對

本文節錄自《恐懼與希望:寫在亂世的心理學》- 本港各大書局有售

恐懼與希望-寫在亂世的心理學.png

作者
樹洞香港 TreeholeHK
出版社
亮光文化有限公司

用文字陪伴香港人一起思考、一起尋找亂世下的定位

廿一世紀,時代巨輪急速轉動;世界之大、轉變之快非為我們所能預料。

生而為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一些絶望的局面,無論個人、社會、世界。有人經歷過悲慘的童年,長大了卻仍逃不開家的掌控;面對社會問題之複雜,又覺非單憑一人之力能夠扭轉。亂世中要找到自己的定位,不容易;尤其在當下金碧輝煌、物質主導的現代社會,要了解自己,更是難。

心理學是研究人思想、行為、情緒的一門科學,而社會上很多現象,包括無力感、逃避、歧視、宗教,身分認同及死亡恐懼都離不開心理學的一些概念;所以,學習心理學,對理解這些現代光怪陸離的現象有一定幫助。

這幾年,原本熟悉的,都不再熟悉。或許你徬徨失措,但轉個角度來看,這或許也是個歷史上關鍵的時代,正如狄更斯所說:「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壞的年代。」

在時代活好。我們為有所追尋的你設立 MindForest 社群,助你鞏固自身、刺激思考、遇強愈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