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何需要「玩」?「結伴作樂」為心理健康帶來的正面轉變 2

人為何需要「玩」?「結伴作樂」為心理健康帶來的正面轉變

22 4 月, 2021 in 精神健康, 心理學

ReUbird

「玩」看似只會帶來一時的快樂,轉瞬即逝。然而,心理學者發現,「玩」其實對心理健康帶來莫大裨益。心理學研究指出,休閒活動(Leisure activity)是人的基本需要,滿足「玩」的需求能提升人對生活的滿意度,維持生理及心理健康;在醫學角度來看,「玩」更能促進情緒病的康復。同時,與別人一同進行聚會,相比獨個兒「玩」會帶來更大的幸福感!今日就讓 ReUbird 玩樂專家小編為你仔細講解人為何需要「玩」!

「玩」是人的基本需要

說到人的需要,很多人會聯想起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此理論包括了人對外在環境及內在的需求。而後來 Deci Edward L. 和Ryan Richard M. 提出的「自我決定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撇去了低層的外在因素,針對更高層次的心理需求,在現代心理學界廣泛被使用。

「自我決定論」指人有三個基本的心理需求:「勝任感」(Competence)、「關聯感」(Relatedness)、「自主性」(Autonomy)。「勝任感」指感到有能力控制結果,「關聯感」指感到與別人的互動及聯繫、「自主性」指感到能為自身生命作決定。

心理學研究以需求理論作藍本,研究拍攝、造訪親友、慢跑等12個悠閒活動與心理需求的關係,發現悠閒活動與心理需求有正面關係。拍攝、慢跑等活動與滿足上述提及的「自主性」需求有關;造訪親友、卡牌遊戲、觀賞演出等活動則與滿足社交需求(Social needs)和家庭需求(Family togetherness need)有關,即上述「自我決定論」中的「關聯感」需求;走路/慢跑則與技能發展需求(Skills development need)有關,即上述「自我決定論」中的「勝任感」需求。換言之,各種休閒活動能滿足人不同方面的基本心理需求,從而促進心理健康。

「玩」帶來個人成長

心理學家 Howard E. A. Tinsley 提出休閒活動體驗的理論(A Theory of Leisure Experience),解釋悠閒活動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對休閒活動的感覺,即活動體驗(Leisure experience)。他指出每個人會有不同程度活動體驗,而最高境界的活動體驗(Leisure state)能令人感到自由、忘記自我、增加感官的敏銳性、減少對時間的意識。在現實與友人的聚會中,偶爾會感到最真實的自己,容易捧腹大笑,快樂不知時日過,這就是 Tinsley 所指最高境界的活動體驗。

Tinsley 的理論解釋了活動體驗如何達至個人成長(Personal growth):活動體驗滿足了心理需求,繼而維持生理及生理健康,提升生活滿意度,最後達至個人成長。

人為何需要「玩」?「結伴作樂」為心理健康帶來的正面轉變 3
人為何需要「玩」?「結伴作樂」為心理健康帶來的正面轉變 4

「玩」與精神健康息息相關

近年來,都市人的情緒病患病率上升,精神健康問題倍受關注。一項心理學研究探討休閒活動及精神健康問題的關係,以101個跨種族的成年情緒病患者作為對象,結果發現積極參與休閒活動的精神病患者相較不主動參與休閒活動的患者更快康復。研究人員指出參與休閒活動能減少無聊的狀態,以及提升抗壓能力,增強情緒病患者的復元能力。

除了緩和情緒病患,「玩」對人維持精神健康,以及建立幸福感(Well-being)上扮演至關緊要的角色。治療心理學(Therapeutic psychology)中的 Leisure and Well-being Model 描述了休閒活動參與在建立幸福感的五個方式:(1)品味的休閒(Savoring leisure):在休閒活動中享受及專注於正面的情緒;(2)真實的休閒(Authentic leisure):透過休閒活動了解及表現真實的自我;(3)休閒滿足感(Leisure gratification):完全投入地參與休閒活動並找到其意義;(4)正念的休閒(Mindful leisure):在休閒活動中有意識地體驗當下;(5)有美德的休閒(Virtuous leisure):在休閒活動中強化並發揮自己的長處。換言之,休閒活動中包含的這五個元素能鞏固幸福感的建立。

與人一起「玩」帶來更大好處

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研究發現幸福感和與別人的互動有直接關聯。一項近期的研究探討與別人相處時間的長短與幸福感的關係,邀請了410個參與者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日常中花越多時間與朋友、家人及伴侶相處的人感到越幸福。當中,相比家人和伴侶,與朋友相處帶來的幸福感體驗(Experiencial well-being)是最高的。

從神經學角度來解釋,與朋友相處時大腦中掌管情緒的神經元被激活,長遠令人有傾向享樂的情緒體驗(Hedonically positive)。研究發現,與別人分享情緒性刺激物(Emotional stimuli)會緩和負面刺激物(Negative stimuli)帶來的負面影響,反之促進正面刺激物(Positive stimuli)帶來的正面影響。換言之,與人分享開心會令正面情緒倍增,與人分憂則會減少負面情緒。

為了解釋這個現象,研究人員繼而進行大腦的神經元的實驗,發現與朋友相處時會激活大腦內的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和眶額皮質(Orbitofrontal cortex),而這兩個神經元是大腦「報償迴路」(Reward circuit)重要的元素,扮演著掌管情緒的角色。這合理地解釋了與人在一起分享時光會帶來正面情緒體驗的原因。

結伴玩樂 – 打開幸福之門

綜合上述心理學理論和研究可見,「玩」並非只帶來一時的快樂,與維持長遠的心理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是建立幸福感的心靈良藥。因此,在庸碌地為工作、學業而拚搏之際,緊記要花時間與重要的人約會,投入並享受「玩」的時光。

References:

  1. Deci, E. L., & Vansteenkiste, M. (2004).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and basic need satisfaction: Understanding human development in positive psychology. Ricerche di Psichologia, 27, 17–34.
  2. Rodríguez, A., Látková, P., & Sun, Y. Y. (200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isure and life satisfaction: Application of activity and need theory.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 86(1), 163.
  3. Tinsley, Howard E. A, & Tinsley, Diane J. (1986). A theory of the attributes, benefits, and causes of leisure experience. Leisure Sciences, 8(1), 1-45.
  4. Iwasaki, Yoshitaka, Coyle, Catherine, Shank, John, Messina, Emily, Porter, Heather, Salzer, Mark, . . . Koons, Glenn. (2014). Role of Leisure in Recovery From Mental Illness.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17(2), 147-165.
  5. Hood, C. D., & Carruthers, C. P. (2007). Enhancing leisure experience and developing resources: The leisure and well-being model part II. Therapeutic Recreation Journal, 41(4), 298.
  6. Hudson, Nathan W, Lucas, Richard E, & Donnellan, M. Brent. (2020). Are We Happier With Other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Links Between Spending Time With Other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9(3), 672-694.
  7. Wagner, U., Galli, L., Schott, B. H., Wold, A., van der Schalk, J., Manstead, A. S., … & Walter, H. (2015). Beautiful friendship: Social sharing of emotions improves subjective feelings and activates the neural reward circuitry.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10(6), 801-808.

在時代活好。我們為有所追尋的你設立 MindForest 社群,助你鞏固自身、刺激思考、遇強愈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