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幻愛》中理解負傷的治療者 (Wounded healer)及心理輔導中的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 2

從電影《幻愛》中理解負傷的治療者 (Wounded healer)及心理輔導中的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

7 8 月, 2020 in 未分類

Arnold Lee 李澄熹

Arnold Lee 李澄熹(樹洞香港心理輔導心理學服務顧問)

很多朋友説,《幻愛》是近年少有把心理學及其應用拍得別出心裁的電影,因為電影中出現了很多心理輔導的情景,台詞中也有很多與輔導及心理學有關的詞彙,包括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創傷(Trauma)、精神病(Mental disorder)、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等。這次我們從由蔡思韵飾演的女主角,就讀臨床心理學的輔導員葉嵐去認識助人者的傷口。

警告:下文含有劇透,敬請留意。

幻愛中的創傷與循環

葉嵐在電影中作為精神分裂症患者阿樂的輔導員,與阿樂幻想中樂天真誠的欣欣不同,葉嵐是一個乏愛、自我價值低落、利用性愛得到好處的女生。從教授鮑姐與葉嵐的對話得知,葉嵐的童年並不幸福,出生於破碎家庭的她自小缺乏父愛及學習男性形象的機會。根據個體心理學之父阿德勒(Adler)所言,他認為人天生就有自卑感(Inferiority),但自卑感可以推動我們學習及與人合作,但由於人可能有負面的早期經歷(Early experience)及不足的社交學習(Social learning),導致他們產生自卑情結(Inferiority complex)。葉嵐失去父親的經歷導致她對男性形象缺乏足夠的認識,導致她使用不正當方法建立親密的男女關係。

另外,葉嵐提到小時候會被母親脫去衣服,被罰站出走廊,甚至責罵葉嵐:「如果阿媽唔愛你,就冇人會愛你」。從而得知,葉嵐在成長過程中對於自我價值的低落。著名認知治療(Cognitive Therapy)創辦人貝克(Beck)指出早期經歷會令人產生對特定經驗的心理基模(Schema),對於一定經驗產生的負面情緒、思想及行為(Affection, Behaviour, Cognition,簡稱 ABC)會互相影響,產生一個惡性循環,在往後的人生再次遇到相似經驗,一個即時的,連結基模的自動化負面思想(Automatic Negative Thought)就即時產生, 令往後的人生也會淪陷於當初的惡性巡環。葉嵐在兒時被虐待(Abuse)的經驗令她覺得自己並不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自我價值低落的想法,這種想法亦令她產生厭惡自己的負面情緒,而負面情緒亦繼而令她作出利用他人得到好處的行為,這行為亦令她覺得爭取回來的東西並不屬於自己的想法,出現惡性循環。

幻愛劇照
照片來源:《幻愛》劇照

在電影中,葉嵐多次與其他男性發生性關係,絕大部份與其兒童時期的早期經驗及背後的創傷(Trauma)有關,葉嵐提到「原來傷口的疤痕,碰到也不痛,才是真正痊癒。」, 其實疤痕痛不痛並不在於傷口本身,而是在於我們怎樣看這個傷口。葉嵐再次提起母親的時候即使不再覺得心痛及難受,那些經驗背後的自我嫌棄佢從來沒有離開過。

督導及反移情

葉嵐在輔導過程中持續向臨床督導及教授 Dr. Fung,其實一個輔導員在輔導過程中必須會有一位督導監督輔導過程,臨床督導(Supervision)的責任是保障輔導服務的質素,並留意輔導員的心理狀態是否能夠提供符合要求的輔導支援,在電影中 Dr. Fung 在不同場合對葉嵐作出提醒,甚至能夠從葉嵐的早期經歷連結起當事人(Client)阿樂的共同點,並作出提醒;此外,Dr. Fung 亦在發現葉嵐及阿樂發展出愛情關係後,命令其終止輔導服務。可惜 Dr. Fung 雖然遵守專業操守,但卻沒有與葉嵐探討其輔導過程中的起伏,很多時候只給予提點及指責,並沒有接納她在輔導過程中一切感受,間接導致後來葉嵐強烈的反移情。其實臨床督導除了保障服務質素,更應該給予同理心(Empathy)及詳細的諮詢(Consultation)。

其中一個 Dr. Fung 督導葉嵐的時候提到兩個心理學的用詞:移情(Transference)及反移情 (Countertransference)。她指出阿樂對葉嵐有移情作用,根據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學派創始人佛洛伊德(Freud)指,精神分析治療正是透過輔導關係中當事人對治療師或輔導員投射出壓抑的情感及需求(Repressed emotions and needs),此過程稱作移情,而治療師則會以此為資源幫助當事人重建正常的生活方式。阿樂的母親從小告訴他沒有其他人比她更愛阿樂,對愛情有恐懼的阿樂不敢想像自己可以擁有愛情,所以當他遇上葉嵐時,一直壓抑的需求移情到輔導員身上(雖然阿樂當初患上了情愛妄想,也可能是源於過份壓抑)。葉嵐如果可以善用阿樂的移情為阿樂重新理解愛情,亦可以重新學習表達愛意,而非壓抑作為人所盼望的親密需求。

葉嵐雖作為輔導員,但由於未能發現自己被愛的需求,在電影中應亦未見她有就著自己的經歷接收輔導,在阿樂在輔導過程中的一句說話:「感覺到她是一個很善良,很像天使一樣」,一下子填補了一直自我價值低落的空虛感,亦感覺被接受了,葉嵐亦在此時此刻對阿樂產生了反移情。反移情是指輔導員在輔導過程中不自覺地投射了自己的需求到當事人的上,從而令輔導關係變得不現實,倘若輔導員能早日發現,可以改善輔導關係。但由於雙方對愛情及接納需求過分的壓抑,發生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最終亦都必須終止輔導。

負傷的治療者(Wounded healer)

筆者記得自己在 Year 3 修讀輔導的專業操守的時候,當時 lecturer 跟我們指出喜歡做輔導的同學,大部份都是有過一些經歷。當我們遇上正在體驗相同經歷的人,我們會很希望拯救他們,避免他們與我們當初一樣這麼痛苦。這是無可厚非的,但倘若我們未有能力處理好曾經的經驗,我們何來有能力走入當事人的世界?我們拯救的究竟是無能為力的自己,還是你的當事人?

沒錯,我們大部分都是負傷的治療者,我們在治療及輔導其他人的時候,可能有些傷口一直在淌血,就如電影中的葉嵐及阿樂,有着最敏感的心靈,有着拯救對方的使命,有着比任何人也接納對方的心態,但卻接受不了自己的敏感,拯救不了自己,接納不了自己的黑暗面。

我曾見證很多輔導員及社會工作者在助人的同時,因為未能夠處理自己的感受及經歷,在輔導的過程心力交瘁,燃盡了自己的內在資源(Burnout)。其實輔導員及社會工作者也需要被幫助,也可以接受輔導及督導,把自己的期盼分享,把自己的哀傷訴說,繼而分清自己及當事人的問題,完善輔導服務。

著名存在主義學派心理學家弗蘭克(Victor Frankl)有一句名言: “What is to give light must endure burning”,發光的總要承受燃燒,走入受助者的世界總會承受傷害。

各位發亮的助人者,辛苦你們了,相信你們走來的路也不容易,希望未來為社會發光發熱同時,請也好好照顧自己。

未來專頁將會更新更多心理學及輔導學資訊,希望各位持續關注專頁,喜歡的請 like 及 share, 如欲知道更多心理輔導資訊,歡迎聯絡樹洞香港

照片來源:《幻愛》劇照

我們的服務

課程

課程

深入淺出的心理學線上及實體課程,提升自我。

MindForest App

MindForest App

運用心理學與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助你面對生活的每一刻挑戰。

社群活動

社群活動

一系列的社群活動,凝聚不甘原地踏步,嚮往結伴成長的你。

企業培訓

全面的人才培訓與發展方案,為你締造長遠的企業發展。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

全面及實證的心理治療及輔導服務,疏導情緒。

ForestGuide 諮詢

ForestGuide 諮詢

一對一諮詢服務助你描繪人生藍圖,找到前進的力量與方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