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
Cart

購物車內無任何商品

深度心理學課程:
建立忠於自己、回應時代的意志

Going Deep: Using Psychology to Build Resilience for the Times and Yourself

六堂課程,結集弗洛伊德、現代心理學與東方的傳統智慧,助你了解心理科學的深層意涵。

你會在深度之中,找尋思想工具,再用以開墾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本課程已停止收生

如對本課程有興趣,請加入通訊名單。我們將在有新課程舉辦時以電郵通知你。

姓名
電郵地址

學習目標

創立樹洞香港六年以來,我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學習心理學,是要讓我們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這個課程是我們整理好的答案。

整全的人

一個整全的人能夠忠於自己、回應時代。而不止是懂得應對壓力,心理健康愉快。

一個忠於自己的人,心中有堅定信念,能深刻關懷自己和他人的遭遇;而此等心境,並非避風港,卻是力量泉源。於是他能在心靈深處得力,勇敢、知行合一地回應人生的詰問。

遇上挫敗,雖痛苦而不氣餒;面對現實,而始終抱有想像。而我們相信,心理學是通往全人發展的道路。

心理學的使命

心理學是科學知識,而知識是智慧在認知層面的種子。學習心理學的過程,常有一種經歷,讀了一堆理論,覺得明白了,卻不外如是,沒有感觸。

直到有一天,你遇上一件事、或是一個人,才體悟到理論的真正意義。這時候,你的認知、情感、直覺終於融會貫通。

你會感嘆前人走過的路,和感恩他把閱歷提煉成智慧結晶的努力。心理學讓我們回應人生不必從頭做起,而是有前人的智慧可以倚仗。

同一個理論,每人都會有各自的解讀。這是人生經歷與前人智慧連結的一刻,亦是這種連結,讓心理學得以演化和發展。換而言之,心理學人是一個容器,亦是一把火炬。我們運用知識,消化生命的重量,同時也點燃智慧傳承的聖火,讓它在每一代的體悟中不斷成長茁壯。

關於課程

當你願意拾起這把火炬點燃自己,你就是一個心理學人。在「深度心理學課程」,我們會探討幾個人生在世最深刻的課題,包括生與死、愛與恨、自由與束縛。在這些課題上,我們不能給你智慧,因為智慧是個人的。

但我們能給你一些思考工具和對你的一份祝福,祈願你會經歷幸福與痛苦,並在只有一次的生命中,得着屬於自己的智慧。

學習擁抱成長之重

本課程涵蓋的心理學知識是都市人的切身議題,亦是生命的詰問。此課程不是「人生課程」,我們不會給你答案,只會給你每代心理學人傳承的思考工具,讓你開墾自己的路。成長並不意味著要走某條路、成為某個模樣,而是須學習如何擁抱自己路上的責任與重量。

深入認識心理學

要學好一個心理學理論,需理解它的歷史脈絡(這個理論為什麼會出現?是在回應那些理論?)並與個人經歷連結(我對這個理論有什麼感覺?)。課堂上的理論對照講解和互動體驗能達到上述兩大目的,讓你把握心理學的力量。

學懂理解矛盾

本課程以獨特方式鋪墊:每課會介紹一個議題,兩個對立觀點,再將兩者融會。這種做法是取自「陰陽」的華夏智慧。這種學習能避免變得傾側片面,反而能在矛盾之中找到深刻的見解,亦是與香港人華洋薈萃的精神面貌相照應。

  課程對象 

  • 對心理學感興趣和喜歡思考的人
  • 社工、輔導員、心理學家或其他助人工作者,並希望有助個案有更深刻的反思
  • 想深入理解各種心理學理論,並將他們融會貫通的人
  • 感到迷惘,但不願意接受倒模式答案,反而願意自己思考的人

課程內容

01

心理學導論:科學與藝術

「心理學是冷冰的科學,亦是溫暖的人文關懷。唯有將兩者融會貫通,才算全面的了解心理學。」

  • 心理學研究方法: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如何理解研究結果
  • 靜觀 (Mindfulness) 入門:透過靜觀練習,培養自我觀察能力,理解內在體驗


02

生命的開端:分離與融合

「我們被迫離開子宮,成為獨立個體。所以人有兩種基本動力:融入是想要重回子宮,分離是想要成為自我。」

  • 共生自我理論 (Symbiotic Self by Margaret Mahler):理解嬰兒期的心理發展歷程,以及分離-個體化的重要性
  • 自體心理學 (Self-Psychology by Heinz Kohut):認識理想化、鏡映、雙生情結
03

認識生命:愛與死亡

「唯有透過愛與死亡,我們才能認識生命。所以如果沒有愛,我們就只剩下死亡一途。」

  • 佛洛伊德生死本能 (Life & Death Instinct by Sigmund Freud):愛與毀滅的相互關係
  • 史登伯格愛情理論 (Duplex Theory of Love by Robert Sternberg):愛的成份與故事
  • 整合:從死亡管理理論 (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看愛與生命意義的昇華
04

認識人格:面具與陰影

「在陽光之下,必有陰影。當我們面向陽光,擁抱陰影,才算是完整的人。」

  • 榮格理論 (Persona vs Shadow by Carl Jung):面具與陰影的動態關係
  • 採取實際步驟來增強心理韌性
  • 制定個人化的行動計畫
05

心理治療:秩序與混亂

「心理治療有兩種,在混亂中建立秩序,和在秩序中創造混亂。前者是給在痛苦中掙扎的人;後者是給覺得人生營役而虛無的人。」

  • 人本治療 (Person Centered Therapy):同理心與真誠的治療力量
  • 認知行為治療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思維重構與行為改變的具體策略
  • 精神分析理論 (Psychoanalytic Theory):神經質-邊緣-思覺失調的人格結構(Neurotic, borderline and psychotic Personality Organisation)
06

在人生中找到自我:自由與束縛

「越被束縛,我們的內心就越自由,因為子彈無法殺死意志;越是自由,反而內心就越被束縛,因為自由落體時我們感受到自身沉重。」

  • 敘事工作 (Narrative Practice by Michael White):重寫生命故事
  • 意義治療 (Logotherapy by Viktor Frankl):在限制中找尋意義與自由
  • 逃避自由 (Escape from Freedom by Erich Fromm):自由的重量與恐怖

導師簡介

Peter Chan

Peter Chan 是《樹洞香港 TreeholeHK》的創辦人,於香港推廣心理學與思考文化。

Peter 是靜觀書藉《心志訓練——以靜觀學習掌控腦袋的實證訓練法》的作者;香港經濟日報《洞察人心》的專欄作家,並曾就多間傳媒就靜觀、心理學接受訪問。

現時 Peter 主持的個人電台《五分鐘心理學》於 Apple Podcast 四年來保持全港排行頭五。

日期費用

上課地點

灣仔莊士敦道178號

華懋莊士敦廣場4樓全層

日期時間

2025 年1月21日,2月4,11,18,25日,3月4日 – 逢星期二 7:30pm – 9:30pm

常見問題 FAQ

這個課程會很深嗎?我沒有心理學背景可否修讀?

這個課程的確比普通入門課程更為深入,但我們不預設參加者有相關背景。研討深度會和本影片系列類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q34iN3aqp4 ,欲參加者可觀看再作考慮。

同學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