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之間有「純友誼」嗎?3個心理學建議帶你拆解模糊的關係 2

男女之間有「純友誼」嗎?3個心理學建議帶你拆解模糊的關係

26 10 月, 2025 in 未分類

MindForest App

「男女之間真的有純友誼嗎?」

這個問題幾乎是無數人際關係討論中最具爭議的一題。有人深信「有些人註定只能是朋友」,也有人堅決認為「只要是異性,就不可能沒有感情牽扯」。這句話聽起來或許有點極端,卻點出了一個現實:純友誼的存在與否,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在心理學中,「純友誼」並非單純的「有」或「沒有」,而是一種需要雙方不斷協調、維護、並且清楚自我覺察的關係。本文將帶你從心理學角度,深入分析男女之間純友誼的真相、背後的心理機制,以及為何界線這麼容易模糊不清。

甚麼是「純友誼」?比你以為的更難定義

「純友誼」通常指的是在沒有浪漫情感與性吸引力的前提下,異性之間建立的情感連結與友好關係。這段關係的本質與同性友誼相似:它可能充滿信任、情感支持、價值觀共鳴,甚至比戀愛還穩固。然而,與同性友誼不同的是,異性之間的純友誼幾乎總是會面臨「情感轉向」的風險

心理學家Rawlins(1992)在研究中指出,異性友誼受到社會規範、性別角色期待、潛在吸引力、以及外界對關係的詮釋等多重因素影響。因此,它從來就不是一種「自然存在」的狀態,而是雙方需要持續維護與重新協商的結果(Rawlins, 1992)。

換句話說,純友誼不是「天生註定」的關係,而更像是一場「雙方的選擇」。

為甚麼純友誼這麼難?性吸引的潛在影響

在眾多挑戰中,最關鍵的一個就是——性吸引的存在。人類大腦的演化本能,讓我們對異性天生具有一定程度的注意力與興趣,這並不等於一定會發展成戀情,但卻意味著「純友誼」本身可能始終伴隨著一絲微妙的張力。

美國心理學家 Bleske-Rechek 等人(2012)的研究便發現,在異性友誼中,超過 80% 的人承認曾對對方產生過性吸引,且男性報告的吸引程度普遍高於女性(Bleske-Rechek et al., 2012)。儘管大多數人仍選擇維持友誼,但這樣的吸引力會成為無形的張力,影響關係的動態。

心理學家指出,這種吸引力並不一定是壞事,甚至有時會強化情感連結與信任感。但問題在於,如果雙方對關係的理解不同——例如一方視之為「純友誼」,另一方則暗藏浪漫期待——關係便容易出現失衡,甚至最終破裂。

我們為甚麼成為朋友?男女間純友誼的心理動機

純友誼能否存在,還與雙方建立關係的「動機」有關。

心理學家 O’Meara(1989)提出四種人們尋求異性友誼的主要需求:

1)情感支持:尋求同理、安慰與情感交流

2)觀點交換:獲得不同性別視角與人生建議

3)社會資源:建立人際網絡與社會資本

4)自我認同:透過友誼來確認自我價值

然而,如果雙方的動機不一致,就容易導致關係失衡。例如,一方是為了情感交流而來,另一方卻帶著浪漫期待,這段友誼就可能發展出不對等的情感壓力(O’Meara, 1989)。

?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有些純友誼能長久穩定,有些卻不知不覺走向戀愛——關鍵不在於性別,而在於彼此的心理目標是否對齊。

為何總是誤會?「性興趣偏誤」的心理陷阱

即使雙方都沒有浪漫意圖,心理學上的偏誤仍可能讓純友誼走向曖昧。最常見的現象就是「性興趣偏誤(sexual overperception bias)」——即一方會高估對方對自己的好感或性興趣

研究指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誤以為對方對自己有興趣。例如,一個簡單的關心、一條訊息,甚至一次自然的眼神交流,都可能被錯誤詮釋為「他/她可能喜歡我」(Lee et al., 2020)。

這種心理偏誤一旦發生,就可能導致兩種結果:

  • 一方開始產生不切實際的期待,進而破壞原本的關係
  • 雙方因尷尬或誤會而疏遠,友誼無法繼續

這也是為甚麼「純友誼」常常不是被浪漫破壞,而是被誤解破壞。

純友誼真的能存在嗎?心理學的答案是「可以,但不容易」

許多人常問:「所以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純友誼?」

心理學的答案是:可以有,但需要更高的自覺與成熟。

研究顯示,純友誼往往存在於以下幾種情境中:

  • 雙方對彼此沒有浪漫興趣,並清楚界線
  • 即使有吸引力,也選擇不跨越界線,將友誼置於首位
  • 彼此對關係有共識,並且坦誠溝通
  • 外部情境穩固友誼角色(例如已各自有伴侶、職場合作等)

這些條件顯示,「純友誼」並不是神話,而是需要雙方理性選擇與主動經營的關係結果

如何讓純友誼長久?3 個心理學建議

如果你正處於一段異性純友誼中,或者想讓它長久穩定,以下是心理學家建議的三個方法,幫助你劃出清晰界線:

1)坦誠溝通「關係定位」

友誼中最大的風險來自「各自的定義不同」。一方認為是朋友,另一方卻默默期待戀情。早一點談清楚彼此對關係的理解與底線,反而能讓友誼更穩固。

你可以用自然的方式表達:「我很珍惜這段友情,也希望我們都能舒服自在。」這種話語看似輕鬆,卻能明確傳達你的立場。

2)自我覺察「行為訊號」

問問自己:「我這樣的行為,是否可能被誤會?」

例如頻繁的深夜訊息、過度的身體接觸、或過於親密的語言,這些都可能被視為超越友誼的訊號。

保持自然的距離感,不等於冷漠,而是對這段關係的尊重。

3)尊重彼此「生活空間」

純友誼並不需要無時無刻黏在一起。真正的友情,是在尊重對方生活選擇與情感狀態的基礎上,依然能互相支持與信任。

如果其中一方開始進入戀愛關係,另一方也應適時調整互動模式,避免造成誤會。

結語:純友誼,是成熟人際關係的最高形式

人際關係從來就不是黑白分明的。

純友誼不是一種天真,而是一種成熟的選擇——它需要雙方對自我情感的覺察、對彼此界線的尊重,以及對友誼本身的珍惜。

當我們能不被吸引力所左右、不被誤會所干擾,而是單純地欣賞一個人、信任一段關係,那樣的友情不但真實,而且極其珍貴。

或許,男女之間的純友誼並不罕見,只是我們需要學會以更成熟的方式去理解它、維持它、並讓它成為人生最美好的連結之一

?探索 MindForest App:理解「純友誼」背後的心理

「純友誼」不只是兩個人之間的關係選擇,更是一場關於自我認知、情感界線與人際信任的心理旅程。MindForest 是為那些渴望更健康關係的人打造的數位空間,陪伴你學會如何在友情與愛情之間找到自在的位置。

男女之間有「純友誼」嗎?3個心理學建議帶你拆解模糊的關係 3
下載MindForest App,展開心理學AI對話,理解「純友誼」背後的心理

?ForestMind AI:你的情感洞察夥伴

由心理學專家設計的 AI 教練,帶你深入探索「純友誼」背後的真相:為甚麼我們會對朋友產生曖昧情感?該如何分辨友情與愛情的界線?又要怎樣維持一段成熟、穩定的異性關係?

男女之間有「純友誼」嗎?3個心理學建議帶你拆解模糊的關係 4

✍️靈感日記:釐清你的人際情感

有時候,界線模糊只是因為我們還不夠了解自己。靈感日記功能幫助你梳理情感經驗、記錄與朋友的互動,並反思自己在關係中的需求與角色定位。

男女之間有「純友誼」嗎?3個心理學建議帶你拆解模糊的關係 5

?心理測評:找到你的人際關係模式

透過心理測驗,你將更清楚自己的性格和人際關係互動模式,這些洞察能讓你更有自信地經營「純友誼」,不再陷入曖昧與誤會的拉鋸戰。

男女之間有「純友誼」嗎?3個心理學建議帶你拆解模糊的關係 6

?立即下載 MindForest

「純友誼」不只是可能,而是當你理解自己、尊重界線、真誠連結後最美好的人際關係之一。讓 MindForest 陪你一起探索情感的細微層次,學會在友情與愛情之間從容切換,建立成熟而有力量的人際連結。

參考文獻

Bleske-Rechek, A., Somers, E., Micke, C., Erickson, L., Matteson, L., Stocco, C., & Ritchie, L. (2012). Benefit or burden? Attraction in cross-sex friendship. Journal of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29(5), 569–596. https://doi.org/10.1177/0265407512443611

Lee, A. J., Sidari, M. J., Murphy, S. C., Sherlock, J. M., & Zietsch, B. P. (2020). Sex Differences in Misperceptions of Sexual Interest Can Be Explained by Sociosexual Orientation and Men Projecting Their Own Interest Onto Women. Psychological science31(2), 184–192. 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9900315

O’Meara, J. D. (1989). Cross-sex friendship: Four basic challenges of an ignored relationship. Sex Roles, 21(7-8), 525–543. https://doi.org/10.1007/BF00289100

Rawlins, W. K. (1992). Friendship matters: Communication, dialectics, and the life course. Aldine de Gruyter.

我們的服務

課程

課程

深入淺出的心理學線上及實體課程,提升自我。

MindForest App

MindForest App

運用心理學與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助你面對生活的每一刻挑戰。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

全面及實證的心理治療及輔導服務,疏導情緒。

社群活動

社群活動

一系列的社群活動,凝聚不甘原地踏步,嚮往結伴成長的你。

企業培訓

全面的人才培訓與發展方案,為你締造長遠的企業發展。

forestguide coaching

ForestGuide 諮詢

一對一諮詢服務助你描繪人生藍圖,找到前進的力量與方向。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