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

魷魚遊戲 – 心理變態是如何養成的

7 3 月, 2022 in 未分類, 性格心理學

Yoyo Lee

魷魚遊戲是部探討人心黑暗面的劇集,除了緊張虐心的情節及新鮮豐富的視覺元素,令其爆紅的原因是短短十集的故事不停的從各個角度環環相扣,而且一針見血地揭示人性的軟弱和醜惡,以及生存在資本社會的無奈。

劇中每個人都有自己迫不得已為錢而彼此廝殺的故事,由他們自願回到遊戲中,到選擇利用,背叛信任你的同行者,到看著百億獎金而人性道德盡失,見人就殺,他們像是別無選擇,但每個看似微不足道的決定,都是他們步向死亡的原因。今天就從心理學角度去代入魷魚遊戲參加者的感受。

周哈里窗 Johari windows  

當你以為成奇勳會從頭到尾帶著主角光環,一直善良的幫助弱勢,但在遊戲分勝負前一刻,他的兒時玩伴曹尚佑直指他的所作所為是偽善,這指控非無跡可尋。

他負債千萬,唯一想到解決方法是偷病母的錢去賭馬。要幫媽媽籌醫藥費而去求前妻,卻因覺得被羞辱而動手打人 。即是內心是內疚自責又深愛著家人的,卻不懂善待和愛人溝通。現實中很多人都面對同樣情況。心理學概念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s)可以分析到這自我認知及人際關係的問題。

周哈里窗(Johari Windows)分為4個區域。

開放自我(open self):所有人都看得見,包括自己的行為、態度、感情、動機、想法等訊息。

成奇勳:在遊戲前段,對其他參加者友善,包容,主動幫助弱勢。

盲目自我(blind self):自己看不到,他人卻一目瞭然,也就是所謂的盲點,包含一些個人未意識到又戒不掉的毛病。

成奇勳:現實生活潦倒,卻逃避思考,不務正業,沉迷賭博。有人說他在遊戲中都只是自己處於優勢時才選擇幫助弱勢。

隱藏自我(hidden self):只有自己知道,他人無從得知,個人有意隱藏的秘密。

成奇勳:玩彈珠遊戲時為了活下去,他只是微弱的掙扎就選擇欺騙老爺爺

未知自我(unknown self):他人和自己都看不到,例如個人未曾覺察的潛能,或壓抑下來的記憶,在年輕人身上,這個區域的範圍更大。

在生活中,我們可以透過擴大「開放自我」、縮小「隱藏自我」來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真誠地與他人分享感受;同時擴大「開放自我」、縮小「盲目自我」來體驗他人回饋(feedback solicitation),這樣能減少人與人之間得猜忌或誤解,改善關係。

為什麼即使會死,參加者都不投票End Game? –

沉沒成本

沉沒成本(Sunk Cost)原本是經濟學概念,意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用於心理學上,思考的藝術》這本書中有個很好的沉沒成本的例子 – 假如你看到一部爛透的電影,悶得要中場離開,豈料你老婆卻說:「花了30歐買的電影飛,現在就離場那也太浪費了。」結果陪老婆看電影的你賠了金錢又賠了時間。根据經濟學邏輯,沉沒成本不應該影響決策。但生活中人們為了避免損失帶來的負面情緒,加上過分相信自己運氣的賭徒心態,往往在初始「投資」愈高,就愈難從行動之中抽身而出。回到魷魚遊戲,曹尚佑在最終其實是有生還的機會,卻選擇了獎金,一來是為還債,二來是遊戲中已有數百人犧牲了,難得眼白白放棄百億獎金嗎? 獎金的去向又能代表他們犧牲的價值嗎?

人們容易低估風險,而過高估計自己的預期成績。例如,心理調查顯示,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比一般人強,他們也認爲自己比一般人更善於判斷優劣,專家們把這種現象稱爲樂觀傾向

( 魷魚遊戲:互惠心理,參加者全是生活拮据的人,難得來到這裡有食有往,有如賭場用的心理手段一樣,遊戲基地裏五顏六色的怖置,無窗無門無時鍾,在參加者心理極度不安下,外在視覺環境影響參加者的風險評估。)

感官需求者 Sensation Seeker
吳一男
幕後主腦的變態內心尋求的刺激感的吳一男

在心理學家角度來看,難以抗拒尋求刺激的誘惑,其實是人類本性的極端表現。有一種人被稱為感官需求者(sensation seeker)。他們追求強烈的刺激,以及富有戲劇性的人生。對他們來說,只有通過非常戲劇化的體驗,才能體會到各種情緒,才感覺到自己真實存在。

暗黑三角人格 Dark Triad

提到施暴者的心理,不得不提暗黑三角人格The Dark Triad。

暗黑三角人格是指3種各不相同卻又互相關聯的負面性格:自戀(Narcissism)馬基雅維利主義(Machiavellianism)精神病態(Psychopathy),由心理學家Delroy Paulhus和Kevin Williams在2002年提出。

自戀人格 – 對他人缺乏同理心、很難忍受批評,偏向毫無顧忌地利用他人實現個人利益,甚至貶低別人。

馬基雅維利主義人格 – 源於16世紀意大利外交官 Niccolo Machiavelli。評論家們認為他的著作《The Prince》縱容狡猾、奸詐和自私自利等品質。因此這人格的人被形容為毫無道德感、毫不顧忌別人、為了權力金錢便不擇手段。

精神病態 – 有精神病態特徵的人即使影響或傷害到人也毫無愧疚之心,他們表現出反社會行為。性格暴躁、有很強的控制欲。

黑暗三角人格理論研究的不只是極端的心理異常(比如連環殺人犯),其實研究探討範圍可以是普羅大眾,其實黑暗三角的元素都埋藏在我們每個人心裏,因為人都或多或少有點自戀、有點自私或挑戰社會道德規範的小諗頭,只不過是程度高低之分。

一套好的劇集總會引人無限的反思,假設香港都有魷魚遊戲,假設你可以捱到最後一關,你會唔會為了利益而展露最真實的人性?你堅守的底線到底值多少錢?

Reference

Luft, J.; Ingham, H. (1955). The Johari window, a graphic model of interpersonal awareness. Proceedings of the Western Training Laboratory in Group Development.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Paulhus, D. L., & Williams, K. M. (2002). The Dark Triad of personality: Narcissism, Machiavellianism and psychopathy.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36(6), 556–563. https://doi.org/10.1016/S0092-6566(02)00505-6

在時代活好。我們為有所追尋的你設立一個社群,助你鞏固自身、刺激思考、遇強愈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