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創作,認識自己:
電影的心理力量
Film Psychology
「電影就像我的生命導師,教曉我很多東西,因為電影,我得到愛。」
周冠威導演如此說,一個深深相信電影力量的人。導演會心理分析別人的電影,同時以「周冠威」作為case study,剖析自己的電影,如何透過創作去認識自己及他人,甚至得到療癒。學員也有機會實踐創作,與導演交流分享。
學習目標
這6堂課,通過分析電影的意識形態,以及講解導演靠創作療癒自己的經驗,並且以影像拍攝表達情感作實習,從而讓學員增加欣賞電影藝術能力之外,同時可以提升自我認識及自省能力,更試圖探索電影療癒自己的可能。
不論是觀眾還是創作者身份,最終都要得到empower,學習運用電影的力量去面對當下,充滿恐懼、創傷與無力感的香港。
欣賞電影的藝術
電影不只是一種娛樂活動,更讓你體驗其他人的情緒。根據運鏡、畫面和台詞分析拍攝者的目的。透過不同的電影分析,就能為自己打開新的思維模式。
提升自省能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見,但很難取得別人的認同。所以我們要學習從其他人的角度出發,找出自己的不足。配合電影心理學,你將會在本課程提升自我認識的能力。
拍出自己的電影
除了分析電影,電影也可以幫助你紓緩情緒。如果一直隱藏自己的情緒,只會加重內心的負擔。在本課程你將會透過拍攝電影,學習把自己的情緒表達出來。
導師簡介
Kiwi Chow
周冠威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電影電視學院,榮獲一級榮譽藝術學士、電影製作碩士。在學院擔任兼職講師,教授導演及編劇系超過10年。
2015年於短片結集電影《十年》,執導其中一段短片《自焚者》。《十年》榮獲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
2020年劇情長片《幻愛》,成為暑假票房冠軍,榮獲第57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2021年製作紀錄片《時代革命》,入圍法國康城影展。
課程內容
電影心理學
如何從電影認識自己?
• 分析電影《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Hugo, 2011)的美學、象徵與意義
• 電影是本質?電影的心理移情作用?
• 如果觀賞電影是一場心理輔導,怎樣從這電影反省及認識自己?
信念的重要性
藝術的力量與政治的對抗
• 分析電影《竊聽者》(The Lives of Others, 2006)的意識形態
• 觀看的方式與自己的關係
• 如何比較分析電影的主題與意識形態,個人的意識與潛意識?
同理心的力量
如果電影是心理分析,創作的角色如何與導演心靈對話?
• 分析周冠威執導的畢業短片《嫲嫲的房門》(2004)及電影《幻愛》(2019)
• 改編個人經歷的電影,會有甚麼盲點?
• 創作如何療癒創傷?又如何轉化成為觀眾療癒的可能?
拍攝功課:我是誰
電影如何表達我自己?
•觀賞及分析學生的拍攝功課
•自己看「我」與別人看「我」
• 如何從他人角度看事物?
拍攝功課:我的情緒
電影如何表達情緒?
• 觀賞及分析學生的拍攝功課
• 透過拍攝把情緒釋放出來
• 體驗別人的感受
創作的心理壓力與克服
電影有社會責任與意義?
• 分析周冠威執導的短片《十年·自焚者》(2015)及紀錄片《時代革命》(2021)的製作過程
• 觀眾心理渴求被挑戰?恐懼就是慾望?
日期費用
上課地點
TreeholeHK 觀塘創業街 25 號創富中心 2710 室(牛頭角 A 出口步行約三分鐘)
日期時間
2021 年 09/03, 09/10, 09/17, 09/24, 10/08, 10/15 – 逢星期五晚上 7:30pm – 9:30pm
$
3300 HKD
過往客戶包括
樹洞香港運用科學解決不同企業與組織問題,包括團隊協作、客户關係,助你達成業績目標。
本課程企業批量報名可獲折扣。亦可按閣下需要提供上門客制化培訓,請即與我們聯絡。
課程證書
課程畢業生將獲發電子證書。該電子證書可於LinkedIn® Profile 或履歷上展示你於本課程得到的知識技能。
常見問題
請你電郵 [email protected] 或 Whatsapp 95414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