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基於心理學的切實方法,提升深度思考能力

三個基於心理學的切實方法,提升深度思考能力

16 2 月, 2019 in 心理學, 個人成長

Peter Chan
立即報讀《與嚴振邦 @ 好青年荼毒室學習思考與溝通》線上課程

在現代社會,學習思考方法可能和過去很不一樣。因為當今是個資訊爆炸的年代,幾乎任何議題都可以在網上找到大量資訊;任何人都可以發表資訊;資訊的流通和發佈不再是一種尊貴的權利。舉個例子,五十年前你要買一部相機,你會找可信的朋友,聽過他意見後就會不作他選。但當今隨便搜尋一下就能找到不同相機的評測,資訊很廉價,但要在資訊的海洋中找到有用的卻非常困難。簡而言之,今時今日讓你佔優的不再是擁有多少資訊,而是處理資訊,將之去蕪存菁的能力。下文我將簡介三個切實的方法,助你建立深度思考的能力。

1. 博覽群書,而且要讀對書

全港首個心理科技 App。

MindForest 運用心理學與人工智慧的研究成果,助你逐步建立強韌心理、行動力和優質生活。

app

早前去聽教育展覽,有個嘉賓認為因為任何資訊都可以 Google 找到,所以其實不必看太多書,只集中訓練批判思維就好。這個說法有點像對廚師說,因為所有食材都唾手可得,只要空鍋練習廚藝就行了。這個說法最大的問題,是思考難離背景脈絡,而且人類整合、思考新資訊的能力是 Google 無法企及的。例如有個醫生處理甲醇中毒個案,果斷狂灌病人5公升啤酒最終脫險[1]。原理是肝臟會優先代謝啤酒中的乙醇,以致有毒的甲醇不會被身體吸收。這個決定背後顯示醫生對酒精的化學性質、人類的身體結構有透徹的了解,方能當機立斷。Google並不能代人做這些決定。

所以說,要提升思考能力,必須閱讀相當份量的書本(或其他有系統吸收知識的方法),爲大腦提供思考的素材。這便轉到要讀什麼書的話題了。為什麼有些書看完水過鴨背,有些則能緊記?如果要找本新書看,最好找一本你對內容有朦朧的認識的書,或者說懂三四成,大部份不懂的書。看一本全懂的書固然沒趣,不必多說。但為什麼不看全新的書?比如說我是讀心理學的,去找一本物理書讀不是能更增進知識嗎?箇中原理可以用心理學解釋一下:當你學習新資訊時,其中一個極為重要消化新資訊的方式,是思量新資訊和已有資訊的關係。當新舊資訊互相連結,再想起舊資訊是便會自然想到新資訊,已形成緊密的記憶網[2]。如果新資訊無法和已知的起關係,新資訊便會好像一個和外界無聯繫的孤島,漸漸被隔絕。所以說,一本對你而言的好書應讓你吸收新資訊,重構你對己知的看法。當腦海中一些核心的資訊、信念經不同的書本洗涮、衝擊,自然便會變得非常堅壯。

2. 學一點邏輯和思考方法基礎

如果要說和思考能力最相關的學科,莫過於邏輯和思考方法。學習邏輯和思考方法,有助識辨為何有些能論點站不著腳。舉個例子,有人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因為他們認為合法化之後可能會同事令一夫多妻、人獸交、亂倫…… 等等合時是合法化。這便是經典的滑坡謬誤(Slippery Slope)。因為並無跡象顯示同性婚姻合法化會令其他關係合法化,故此論點站不住腳。尚有其他很多種類的謬誤 – 而學習這些謬誤的價值,在三個基於心理學的切實方法,提升深度思考能力於能令我們接觸有謬誤的論點時亮起紅燈,並明確指出問題出現在那裏。例如上面的例子,如果反對者能論證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確很可能會導致亂倫合法化,那便不成滑坡謬誤了。而這點是可以針對自己或他人的思考過程。

如果你感興趣,邏輯我推薦 Harry J. Gensler 的 Introduction to Logic,是大學邏輯教科書,但卻非常清晰易明。思考方法方面,李天命的李天命的思考藝術值得一讀。

3. 廣結良朋,接觸持有不同觀點的人

第三個建議可能有點出乎意料。為什麼廣結良朋有助提升深度思考能力呢?就這點我想先分享一個叫史丹福監獄實驗的著名心理學實驗。在實驗中,一群心理正常的大學生被隨機分成兩組,在一個模擬的監獄扮演囚犯和獄卒。結果令人非常驚訝:獄卒在數天以後就化身為令人害怕的魔鬼,對囚犯諸多欺壓、悔辱。囚犯也似乎忘記了他們只是實驗的參加者,大部份對獄卒唯命是從[3]。實驗最終趨近失控,不得不中途腰斬。實驗中的大學生理應有基本的獨立思考能力,可是在社會情境的巨力下,他們大部份都會作出違背常識的行為。這個實驗說明,其實身處的群體對我們的影響遠超想像。

如果某人社交圈子狹窄,及所屬團體不鼓勵理性討論,他的思維就很容易受團體迷思(Groupthink)影響。團體迷思說明,人有和自己所屬團體的意欲。當中原因可能是因為希望被團體接納。有時團體迷思足以蒙蔽認知能力(注意:不等如思考能力)非常強的人。例如策劃沙林毒氣事件背後的日本真理教,就得到大量科學家和博士生的協助,故此才能製造毒氣。毫無疑問這些人在學理分析等都有一定能力,可是團體的力量足以讓他們無知地堅信教主。所以如果要培育深度思考的能力,和不同觀點的人交流很重要,其一是可以避免自己過分着迷某觀點,其二和不同的人交流可以學習觀看世界的不同方法,以及從他人的意見中修飾自己的觀點。

參考資料

[1]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0120000017-260402

[2] Schlichting, M. L., & Preston, A. R. (2014). Memory reactivation during rest supports upcoming learning of related content.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1(44), 15845-15850.

[3] Zimbardo, P. (2011). The Lucifer effect: How good people turn evil. Random House.

在時代活好。我們為有所追尋的你設立 MindForest 社群,助你鞏固自身、刺激思考、遇強愈強。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email":"Email address invalid","url":"Website address invalid","required":"Required field missing"}